临证心悟之辨证施治重气血.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证心悟之辨证施治重气血

标签:气血;病机;痰瘀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八纲辨证,笔者认为应加入气血辨证,为十纲辨

证。在临床中要重视气血的辨证,即以阴阳为总纲,下设气血、表里、寒热、虚

实八纲。

笔者认为在临床中也是这样应用的。例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药用人参、

白术、黄芪、甘草、当归、升麻、柴胡、陈皮,主治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等,具

有补中益气升阳之功,此即以气血辨证的。凡东垣治脾胃之方,俱都益气,去当

归、白术,加苍术、木香为调中,加麦冬、五味子、曲柏又为清暑益气汤。此乃

医不执方,而医必有方也。再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主治阳气虚弱、腠理不

固、易感风邪、自汗不止。柯韵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

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元

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偏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不者自来,

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防风偏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

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元府御风之

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是补剂中之风药也。

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

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

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依如屏,珍如玉也。其自汗不止者,亦以微邪在表,

肌肉之固耳。”近年有将此方加党参、羊藿,取固表益气补肾之意,治疗隐匿性

肾炎,更有随证加味,治妇人带下如注,因脾虚水湿者,均有效。本人在临床中

用此方和桂枝汤加片姜黄治疗风湿痹症是很有疗效的。黄芪、防风、片姜黄三药

相伍治疗痹症可谓圣药。那么,气血辨证从理论上讲有笔者认为有四点:

1审证求因气血寻

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外因是致病的条件,而内因为变化之根本。《素

问·遗篇·刺法论》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亦云:“邪之

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正气虚而外邪得入。古人把精、气、神视为根本,而气

血为其核心。《灵枢·本藏篇》:“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说明气血的重要性。《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气血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固然与外界的致病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

是人体内部功能的紊乱。一身气血平和流畅、运行无阻,则人体阴阳平衡、外邪

难侵也。金元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凡在者皆可下式》中曾言“《内经》一书,

惟以血气流通为贵”。《灵枢·邪客》云:“……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

心脉而行呼吸焉。”张锡纯对此经文独具慧心,其谓宗气即大气,其从“以贯心脉

而行呼吸”中悟到:“大气不但为诸气之纲领,并可为周身血脉之纲领。”。气为

血之帅,血为气之守,气行血动相依互济,气血运行不息,内养五脏,外和皮毛,

筋骨等皆得温养润泽。所以《灵枢·本脏》有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

肥腠理,司开合者也。”《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

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营卫气

血之正常运行。

“百病生于气也”、“血为百病之始”,都说明气血是病因之根本。

2气血为主辨病机

邪正的消长与阴阳失调的变化,离不开气血的平衡和失调。气属阳,血(津

液)为阴,清代唐宗海就认为阴阳就是水火,水即化气,火即化血,人身气血互

为其根,气血失调则百病生。气血为一身的枢机,血病必及气,气病必伤血,气

足则血充,气失去血之濡养,必为燥气、浮气,变成贼害机体的病气。

3治病之本在气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

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引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

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藏,疏其气

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说明治病的关键之一,是疏其气血,令其调达。

清代王清任就极其重视以气血为主辨证,认为气血为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物

质,乃为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同时,气血又为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人之生命的平和、失和无不与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医林改错·半身不遂本源篇》

云:“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

则死矣。”认为诊治疾病首先要

文档评论(0)

199****2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