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文化是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
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家庭文化样态。较之世界其他民族,中华民族
的家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功能完备,地位独特,是其他民族家文化所
无法比拟的。
家训是中华民族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也称家诫、家规,族规、族训
等等,主要是父祖长辈对家人和子孙的训示教诲。家训的基本载体有两类:
一是由族长或家长撰写、制定,有较强的教化意义和规范作用的族训或家教
文献;二是对家人子弟进行的家庭教化、训诫活动。前者是文本,后者是教
化活动实践,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彼此为用。实际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
家训,只不过有些以文本传承,有些则是言传身教的。家训既是居家生活的
教科书,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
中国家训教化历史源远流长,从周文王临终前给武王的《保训》算起,距今
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此后经过历代发展、流传,传统家训资料更是卷帙浩繁。
从家训的作者看,既有君王帝后、达官显宦、硕儒士绅,也有农夫商贾、普
通百姓。从家训的内容看,几乎涉及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
中既有家长治家处世的经验传授,也有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之谈;既有历代先
贤大儒教导语录的汇编,也有名人模范事迹、美德懿行的辑录。
家训包括家训文献、家训教化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文化样态等,其中每个组成
部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十分丰富。仅就文献形式的家训文化而言,按照内
容就可以分为家训专篇、诗词歌诀、家训书札、谱牒家训,家礼家仪等;物
质形态的家训文化就有民居建筑、庭院设计、雕塑石刻、楹联匾额等。虽然
传统家训内容极其丰富,但核心始终围绕睦亲治家、为人处世、教子立身展
开。就睦亲治家而言,既有父子、夫妇、兄弟谨守礼法的居家之道,也有持
家谨严、勤俭睦邻的治家之法。就为人处世而言,大致包含爱众亲仁、博施
济众的博爱精神,救难怜贫、体恤下人的人道思想,中和为贵、文明谦恭的
修养理念,近善远佞、慎择交游的交友之道,好生爱物、物人一体的和谐意
识。就教子立身而言,主要包括涵养爱心、励志勉学、洁身自好、自立于世、
奉公清廉、笃守名节、勤谨政事等规范和教化内容。
(摘编自陈延斌、陈姝瑾《中国传统家文化:地位,内涵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古代家训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
比如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长老训教是后世家训的直接泉源。中
国古代家训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休,
源远流长、影响深广的原因是值得深入思考和努力探寻的。
多元主体在中国古代的家训文化中起主导、引领作用。父母、文人学者、政
治家、封建帝王等多元主体,对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诞生、发展和繁荣发挥
了主导和引领作用。在家训文化的建构传承中,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充分发挥家长对晚辈立德、治学、齐家中的榜样示范作用。这在周公的《姬
旦家训》、孔子的《庭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已经得到明证,而在
家族中,往往是最有影响的人物发挥着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他们在家族中
所具有的独特影响力,使得他们对家训文化的建构、发展的作用不是局限在
某一个家族和某一个历史时期,而可能是其所活动的某个地区甚至是全国,
这样的影响可以延续数代而经久不衰。此外,中国古代帝王十分重视对后代
的培养,也有许多成文的家训流传下来。据史料记载,康熙口谕、雍正帝亲
订的《圣谕广训》曾颁行全国,成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家庭教育或社会教
化的教科书。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家训具有独特的价值,今天依旧具有生命力,
流传甚广。
以书面或者口耳相传的方式扩大了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家训的载体既有书面形式的,也有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的名言警句、家教
故事。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许多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就是在以口头训诫的
方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直到现在,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反映原始社会
长老训诫内容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依然具有强烈的感
染力和教育意义。这种口耳相传的家训传播方式在教育领域尚没有普及,文
盲比例较高的中国古代社会,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无疑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书面为载体的中国古代家训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这
种家训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通用.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考试直接用).docx
-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1 地球的宇宙环境精品.pdf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巩固)word版.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必刷】.docx
- 2024全国老干部工作政策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案(4) .pdf
-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