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洋溢着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洋溢着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告诉学生,豪放派的词是不是就仅仅只有在写景上:博大壮阔、气象恢弘。在抒情上:豪
力。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2识,让“学”的活动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当中,生
论据,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片段,谈谈你对苏轼人生的感悟.写作片段示例: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公开课
《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诗词。
2.赏析词句,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4.拓展阅读,深入体会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互动探究法、拓展阅读法、写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方案一: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人们激赏他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林语堂说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就是苏轼。
屡遭贬谪,一生历任八州,他却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他却说:“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是旷达的。《定风波》正充分体现了他这一精神特质。板书:《定风波》苏轼
方案二:请同学们谈谈你所认识的苏轼,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们会很积极活跃,背出苏轼的许多诗词、赋文,对他的评价也是丰富多彩: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才华;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多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爱国;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伤感;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乐观;
……
师:是啊,苏轼就是这样一个有魅力的人。千百年来,人们陶醉在他的才情里,更折服于他于困苦艰难中的旷达的人生智慧里。《定风波》正充分体现了他这一人生智慧。板书:《定风波》苏轼
二、反复诵读,读出“旷达”.
(一)学生自由读,学生点评,提出自己的诵读建议。
1
论据,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片段,谈谈你对苏轼人生的感悟.写作片段示例: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之前,我让学生总结苏轼豪放词在写景、抒情上都有什么特点?的特点,师生统一认识:一开头,词人便以千钧之无物。“莫听”“何妨”也能看出作者的从容不迫。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从“轻胜马”“谁怕?”看教师指导诵读:如:“谁怕?”应该读降调;“归去”中“归”应该重读;“一
论据,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片段,谈谈你对苏轼人生的感悟.写作片段示例: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之前,我让学生总结苏轼豪放词在写景、抒情上都有什么特点?的特点,师生统一认识:一开头,词人便以千钧之
无物。“莫听”“何妨”也能看出作者的从容不迫。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从“轻胜马”“谁怕?”看
(二)名家诵读(也可教师示范诵读)。
【多媒体展示】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学生分小组自由诵读,并选出小组中的优秀诵读代表。
(四)学生代表深情诵读(配乐),小组之间竞赛。
(五)学生齐读(配乐),再次感受诗词的情感.
【设计意图】诗歌重在朗诵,通过充满感情地朗读,触发学生的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体验的平台。学生在朗诵中自觉地整体把握词意,感悟词作意境,为下面对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打下情感基础。这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环节,学生应该是喜欢的.。
三、鉴赏品味诗词,把握人物形象。
【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用一个或两个词概括,并说明你的理由。
要求: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先板书词语,然后解释原因)-—全班分享。
学生展示如下: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作者在疾风骤雨中“吟啸徐行”,可见作者泰然从容,视风雨为无物。“莫听”“何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