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
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
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
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10
(一)(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食客说起中华美食之道,往往喜欢引用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个字。其
实,孔子所言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更侧重于祭祀时饮食的态度而非对味道的追求。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烹饪、碓舂、切肉工艺均相对原始,将“食”做“精”、“脍”做“细”,
体现了厨人与食者严肃真诚的态度。孔子的饮食观背后,是其心怀的礼制。《礼记》所言“夫
礼之初,始诸饮食”,大意即是“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
古代中国对食物的“淡漠”不仅出于食材的积累、交融的缓慢,更在于儒家对口腹之欲
的“打压”。一方面,孔子“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教诲让士大夫阶层往往远离庖厨而以修齐
治平为己任;另一方面,自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士大夫阶层仕途通畅,
“学而优则仕”也有着丰厚的现实回报。至晚在唐代之前,文人对于饮食之事是少有重视的。
隋唐时期饮食文化尤其是宴席之风虽有较大发展,但在盛世文治武功的影响下,士大夫
阶层的追求依然在“提笔安天下、马上定乾坤”之中,“烹羊宰牛”式的盛筵并没有孕育出
与之相当的饮食文化。唐代盛极一时的烧尾宴,也只是公卿士大夫的盛宴,远非平民百姓所
能享受。
转折来自于两宋:从个体角度来看,两宋文化昌盛导致读书人与日俱增以至于仕途门槛
抬高,同时武功疲弱又令多少人壮志难酬;从朝廷角度来看,宋室有鉴于唐朝藩镇割据之痛,
自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始便鼓励朝臣“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置
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用舍行藏之下,也不由得士大夫们不将视线转向饮
食了。
元朝统一后,汉族士人愈加边缘化。明清易代,朝廷中枢又多为满族垄断,“学而优则
仕”的路途不再畅通无阻,文人的兴趣自然而然愈加转向声色犬马。如以“小品圣手”名世
的张岱,便在《陶庵梦忆》中洋洋自得地夸口“越中清馋,无过余者”,从北京的苹婆果到
台州的江瑶柱,从山西的天花菜到临海的枕头瓜,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美食竟尝了个遍。又
如戏曲大家李渔,一边醉心于梨园之乐,一边也不忘鲜衣美食这一类“家居有事”,并在理
论巨著《闲情偶寄》中加入“饮馔”一部,系统阐述其“存原味、求真趣”的饮食美学思想
与“宗自然、尊鲜味”饮食文化观念。
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饮食之人”不再被轻贱,于是一大批美食家在清代前半叶应运而
生,在这一背景下,“食圣”袁枚登场了。
袁枚在《与薛寿鱼书》中公然提出“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
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而他自己则将饮食之道视为堪与周公孔子之为相媲美
的事业,因此可以毫无顾忌地“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
袁枚作诗以“性灵说”为主张,认为诗应直抒心灵,表达真意,这一主张也融合到了饮
食中:他认为在烹饪之前要了解食材、尊重物性,注意食材间的搭配和时间把握;他反对铺
张浪费,提出“肴佳原不在钱多”,食材之美更在于物尽其用;他将人文主义引入饮食,宣
扬“物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他强调烹饪理论的重要性,以为中国
烹法完全依厨人经验不利于传承,为了给后世食客厨人树立典范,又煞费苦心撰写出了《随
园食单》——这部南北美食集大成之作,再一次为中华美食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纪元。
《随园食单》之前,中国历代亦不乏饮食著作,但关于制法的记述往往过于简略,如隋
代《食经》唐代《烧尾宴食单》之类甚至流于“报菜名”。宋元以降,饮食著作的烹饪方法
逐渐明晰,但亦停留在“形而下”的层次。而《随园食单》则完成了饮食文化从经验向理论
的最终蜕变。如“须知单”“戒单”中梳理了物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年高考真题新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docx
- 2022年高考真题新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pdf
- 2022年真题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docx
- 2022年真题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docx
- 2022年真题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pdf
- 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甲卷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docx
- 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甲卷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pdf
- 2023年高考真题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docx
- 2023年高考真题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pdf
- 2023年高考真题新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docx
- 2023年高考真题新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pdf
- 2023年真题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docx
- 2023年真题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