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课件80张.pptx

202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课件80张.pptx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描写、抒情。;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典抒情

正面描写(白描、工笔)和侧面描写(衬托)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

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等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情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思想感情。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牛刀小试;用典抒情;借事抒情;小结: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

“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

“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世事沧桑的感叹”

“空城落花”传达“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高低、俯仰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白描、工笔)和侧面描写(烘托、衬托、渲染)

(2)虚实相生

(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例1:《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找出诗中关于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前四句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例2: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析】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

(1)“衾枕冷”: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

(2)“窗户明”: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3)“折竹声”:积压在竹上的雪多,竹子会被压折烘托雪大。

另:从描写角度看,此诗还从触觉、视觉、听觉来描写。;;虚写的三类内容;牛刀小试:;参考答案:;;;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

⑴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有特色的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①借景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

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

④虚实结合。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虚实结合,凄切缠绵。;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如: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sheng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