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8.2课《登高》课文解读
目录
1.《登高》赏析
2.《登高》解读
3.由《登高》看杜甫的悲剧情怀
4.杜甫《登高》内蕴情感
5.《登高》之情怀
6.杜甫《登高》写景技法
7.《登高》文本细读
8.杜甫的家国情怀
9.《登高》的苍凉悲壮美
10.《登高》蕴含的登高情结
11.杜甫的宇宙意识与文人情怀
12.解读《登高》
13.品读《登高》
14.《登高》赏析
15.赏析《登高》
16.《登高》中“悲秋”的多元解释
1.《登高》赏析
杜甫号称诗圣,其七律多为精品,而《登高》被古人推崇为“古今其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语)的确是千古佳作。
此诗前半写景,乃登高见闻;后半抒情,为登高感触。而景中含情,是染情之景;情缘景发,与景交融。“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此联每句三折,每折一景:登临高处,萧风倍疾,病体乍受,几于摇堕;纵目远眺,秋清气爽,碧空高旷;猿啸入耳,声声哀怨。俯视江渚,水清、沙白;鸟飞其上,如无凭依,风拂翮羽,徘徊难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风吹落叶,萧萧飘堕,万山千壑,一片凋零;江水滚滚汹涌而来,排山倒海,永无尽头,这意境何等开阔!此四句,句句是景,字字是景。诗人目见耳闻,身受心会,犹如一架高速摄影机,快门频响,摄下了一个个特写镜头,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而颈联的“悲秋”二字,乃是这画面的“龙睛”。作者描绘这画面的语言无一字及秋,但无一言不是秋,无一景不是秋。这秋景的肃杀、凄凉,正是作者心境的写照。悲景非景悲,实是诗人心自悲。这画面中景物,都是实实在在的景,但同时又都内含象征之义,寄寓着诗人的国恨家愁,与其身世之悲。“风急”,是写大唐帝国形势混乱,政局不稳。其“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象征意义若此,可以参证。“天高”,指皇帝,朝廷政命,行事乖戾,并且又是对自己无辜遭受其打击、迫害、疏远,一直流落僻垠,同弟妹离散,天各一方,相会无期的控诉。其“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赴阙下》),“皇天老无眼,空谷滞斯人”(《送惠二归故居》),都正可作其注脚。“猿啸哀”,是说猿声清戾,入耳益增其愁。“鸟飞回”,是自况其避乱流亡,羁滞异乡的遭遇。“渚清沙白”,以比其漂泊生活的清贫。这整句写出他由于战乱不靖而故国难归,不得不忍贫含苦,滞留江边的困境。“无边落木萧萧下”,象征着国势日颓,和他自身的沦落迟暮。对此既不甘心,又无可奈何;无限凄凉悲酸之情溢于言表。“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忧国忧伤时之情,自悲身世之感,与弟妹难以团聚之恨,和朋友无法重会之思,种种哀怨,样样苦愁,纷至沓来,就像那滚滚扑来的长江之水,浩瀚汗漫、无尽无休,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为其偶,只不过显晦有别罢了。至此,这江水般的感情洪流已装进景的闸门,随之便倾泻而出,直抒胸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八意,层层递进,悲愁至绝。“作客”:羁旅异乡已足悲;“常”:表明漂泊已久,艰险倍尝,愈加可悲;“万里”:家远,欲归更难;“悲秋”:秋景凄惨,目接身触,受其撩拨,悲上加悲。“登台”:古人认为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双阳,故称重阳。旧俗重阳节亲友相谐,登高饮酒,欢聚消灾。诗人此次登台,本为一解郁闷,而一“独”字,却见适得其反:羁旅异乡,本就孤独;一逢佳节,倍思亲朋,今登高台,本应欢聚;孑然一身,必想“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九日五首之一》)、“坐客醉纷纷”(其二)的热闹场面,从而更增添其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百年”:垂老之年;“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九日五首》之四),今日衰老登台,岂知明年能否再来?况复“多病”,尚何言哉!总是“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期”(《遣兴》)之意。这句写绝思亲之切,前句道尽身世之悲。“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一想到自己衰老多病,不由触动其壮志未酬的痛苦——正当国运艰难之际,自己却空老江湖,功业无成,两鬓已斑,该是何等痛心!诗人本知“一酌散千愁”(《落日》)但如今思亲怀友,蹉跎失意,使他神情颓唐,心境极坏,竟连独酌的兴致也没了,刚才已经不得不罢盏停杯,这愁大到了以酒相浇的地步了!结句多解为杜甫患病,不复能饮,故被迫停杯;而今忧从中来,也就连举酒浇愁的福分也没有了。实际上不对。《九日五首》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许开”,这是说独酌之味,辍饮登台。故“竹叶”(酒名)于人无分。这便是既登台之后所谓的“新停”了。
此诗正如胡应麟所论:“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这种写法上的宛转跌宕,内容上的郁结深沉,又充分体现了杜诗抑郁顿挫的基本风格。
2.《登高》解读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