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体质调理 .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体质调理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一般人群中医体质调理指导规范,适用范围为一般人群,不包括婴幼儿、孕产期

妇女。推荐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在进行中医临床医疗、教学及科

研时可实施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ZYYXH/T473-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12346-2006经穴名称与定位

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13017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3术语和定义

3.1体质Constitution[1]

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

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

性特征。

3.2九种体质Ninekindsofconstitution

[2]

是指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3.3体质调理ConstitutionRegulation

是指以中医学为基础,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以不同体质类型人群为调理对象。充分考虑到个

人的体质特征,并针对其体质特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贯彻中医学“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结合体质

进行预防,通过改善体质、调整功能状态,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4精神情志调理MentalandmodernCultivation

对调理对象予以性格、意志、情绪、情感、心理等调理措施,达到减轻精神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

志状态,使人的精神心态保持清静、乐观、坚强、开朗。

3.5起居调理LivingRegulation

1

对调理对象予以日常作息规律的指导,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地安排作息,日常生活有规律。

3.6饮食调理DietRegulation

运用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导来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做到饮食均衡合理。

3.7运动调理SportsRegulation

指导调理对象进行不同的体育运动,通过正确的运动方式强身健体。

3.8中药调理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cuperation

应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特性与法则,对人体进行干预调节以维护和促进健康、防治疾病。

3.9中医非药物调理N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cuperation

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主要指推拿、针刺、艾灸、火罐、刮痧等有中医

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4中医药体质调理的原则

身心并调,多法兼施,通过精神情志、生活起居、饮食、运动、中药、中医非药物方面干预调理。

中医调理原则着眼于改善中医体质、保持平和体质。[2-17]

5中医药体质调理的方法

5.1精神情志调理

5.1.1总原则

保持心情愉快[18-19]。

5.1.2性格方面

适当调整自己的性格,培养意志坚定、理智稳重的性格,增强独立性[18]。保持心情愉快,培养豁

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20-21]。保持情绪稳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安神定志,舒缓情

志,保持心理平衡[18,20]。

5.1.3心理状态调节方法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情志制约法[18,20,22-23]。

5.1.4九种体质分论

平和质:保持乐观心态[18-19]。

气虚质:培养豁达乐观生活态度,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18-19]。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