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理解并寻找诗歌意象。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意象特点,知人论世的方式去感受诗歌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配乐角度涵泳诗歌。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三、教学设想
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是: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前三个维度,古诗文教学有独到的优势。本课四首古诗放在一起,这四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质?我们可以利用本课的资源,进行初步整合,渗透思维训练。
本课是初一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课古诗,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其学习方法较为简单,以朗读和背诵为主,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认知,而对作品的艺术特点缺乏了解。所以本课的教学要有别于小学教学,在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歌大意的层面基础上,要更进一步,使学生对诗的情境有所体认,对诗的思想内容有所感悟,对艺术手法有所领悟。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收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景一物总关情。本单元的三篇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把自己的情志与身外的世界互动,从而呈现出了独特的生活姿态。今天,让我们走进古代诗歌四首,触摸诗人们的心灵密码。看看在古诗里,藏着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课题:明明白白“我”的心。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一)《观沧海》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入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佳作。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这首诗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洪江市)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三、朗读训练
通过朗读课文发现并感受古诗词声韵之美。教师要提示朗读背诵要求,提示方法和技巧,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句读要正确。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有伤感的气氛,应读得轻而缓慢,“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准确朗读,便于理解诗意,从而发现并感受到古诗词声韵之美。
四、整体感知诗歌
(一)《观沧海》
1.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2.具体探究诗歌内容。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临碣石山的所见所感。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明确: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一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明确: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势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虽是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17 张桂梅: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时新素材解读.docx
- 专题12 《简爱》-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知识.docx
- 专题06 《昆虫记》-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知识.docx
- 专题05 《红星照耀中国》-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知识.docx
- 专题04 《海底两万里》-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知识.docx
- 专题01 《朝花夕拾》-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知识.docx
-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 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 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 习作:续写故事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