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槽换填施工方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TOC\o1-5\h\z\oCurrentDocument一、 工程概况 3

\oCurrentDocument二、 编制依据 3

\oCurrentDocument三、 土层分布情况 3

\oCurrentDocument四、 工程简要说明 5

\oCurrentDocument五、 材料准备 5

\oCurrentDocument六、 施工方法 5

\oCurrentDocument七、 施工部署 8

八、 施工操作 8

\oCurrentDocument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3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19#楼总建筑面积10120.2血;地下2层,地下建筑面积1034.48血,地上18层,地上建筑面积9085.72血。建筑高度约54m。本工程±0.000设计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356.45m;地下室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底长平均约49m,底宽平均约15m,厚度分别为0.7m;根据设计要求,筏板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持力层为中风化砾岩层。

二、 编制依据:

1、 根据勘察院提供的详勘报告。

2、 根据甲方提供的施工图纸。

3、 《建筑施工手册》

4、 《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7、 五方验槽设计出具的方案。

三、 土层分布情况:

第①层:杂填土(QQ

杂色,松散一稍密,稍湿,主要由粉土、炮渣、碎砖块及植物根系等组成。

厚度为0.40?5.60m,在场区内分布连续,部分地段被挖出。

第②层:粉土(Qa顷)

4

黄褐色,稍密,稍湿。含水量约20?30%,干强度及韧性低,稍有光泽,切面光滑,摇振反应中等,局部夹含角砾石。

厚度1.30?18.20m,层顶埋深0.00?5.80m。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在60、62、203、213孔附近未见出露。

第②-1层:角砾(Qp】)

褐色,中密,稍湿,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约占50%,一般粒径2-20mm,最大粒径大于150mm,母岩成分以片麻岩、花岗岩、砾岩为主,呈棱角状,混乱排列,中粗砂充填。

厚度1.10m,层顶埋深4.90m,在场区内分布不连续,仅在63孔处呈透镜体状分布。

第③层:砾砂(Qal+Pl)

4

黄褐色,稍密-中密,稍湿,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约占35%左右,一般粒径2-20mm,最大粒径40mm,母岩成分以片麻岩、花岗岩、砾岩为主,呈圆形、亚圆形,混乱排列,中粗砂充填,局部夹卵石。

厚度0.40?10.70m,层顶埋深4.00?9.60m,在场区内分布不连续,仅在58、63、64、201、202、203、205、206、212、214、215、218、230孔处附近有揭露。

第④层:角砾(Qa顷)

4

褐色,中密,稍湿,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约占65%,一般粒径2-30mm,最大粒径大于150mm,母岩成分以片麻岩、花岗岩、砾岩为主,呈棱角状,混乱排列,中粗砂充填,局部夹卵石。

厚度0.50?7.20m,层顶埋深3.60?17.60m,在场区内分布不连续,仅在56、61、202、203、208、211、216、217、220、221、223、226、227、228、229、231孔附近有揭露。

第④T层:粉土(Q4al+Pl)

黄褐色,稍密,稍湿。含水量约20?30%,干强度及韧性差,稍有光泽,切面光滑,摇振反应中等,局部夹含角砾石。

厚度0.60?4.30m,层顶埋深7.00?8.70m。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在202、203孔附近有揭露。

第④-2层:细砂(Qpl)

黄褐色,稍密,稍湿,砂质均匀,颗粒级配较好,分选性较差,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等,夹含砾石颗粒。

厚度0.70?2.20m,层顶埋深7.70?18.50m。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在207、220孔附近有揭露。

第⑤层:圆砾(Qal+pl)

4

黄褐色,中密,稍湿-湿.粒径大于2mm的颗粒约占60%左右,粒径一般2-15mm,最大可达150mm以上,呈亚圆状,混乱排列,分选性差,充填粉土及粘粒,母岩成分主要为微风化花岗岩,凝灰岩及片麻岩等。

厚度0.60?7.20m,层顶埋深4.00?20.70m,场区内分布不连续,在59、207、208、209、210、219、224、230孔附近有揭露。

第⑤-1层:细砂(q4al+pl)

黄褐色,稍密,稍湿,砂质均匀,颗粒级配较好,分选性较差,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等,夹含砾石颗粒。

厚度0.50m,层顶埋深12.40m。场区内分布不连续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