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8分)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梁衡
①年末深冬季节,到云南腾冲考察林业,主人却说,先领你去看热海。我心里一惊,这
大山深处怎么会有海?而海又怎么会是热的?
②车出县城便一头扎进山肚子里。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
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直到目光的尽头,才现出一抹蓝天——这蓝天
倒成了这绿海的远岸。
③A走了些时候,渐渐车前车后就有了些轻轻的雾,再看对面的林子里也飘起一些淡淡
的云。我说:“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主人笑道:“正好相反,你现在是已下到热海了。”
我才知道,那缥纱、穿林衷树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雾,竟是些热弱腾的水汽,我们车如船行,
已是荡漾在热海之上了。
④所谓热海,是一个方圆八平方公里的地热带。腾冲是一个休眠火山区。多少年前,这
里曾经火山喷发,现在地面上仍留有许多旧痕。如圆形的火山口、黑色的火山石,还有奇特
的“柱状节理”,那是岩浆喷出时瞬间形成的一片美丽的石柱。但最奇的是地下的热海。B大
约火山熄灭后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地下的岩浆就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窜
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公里处,用炽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于是这八平方公里的土地
就成了台巨大的锅炉,地下水被煮得滚烫,一个名副其实的热海。
⑤热海虽名海,但我们并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能如
曹操那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因为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们只能去找几个海眼“管中窥
豹”。最大的一个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滚锅”,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要看这口大
锅先得爬上一个高高的“锅台”。我们拾级而上,还未见锅就已听到滚滚的沸水之声,头上热
气逼人。上到锅台一看,这口石砌的大锅,直径三米,深一米五,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
由于长年累月的滚煮,锅沿上已结了一层厚厚的水碱,真是一口老锅。大锅前又开出一条数
米长二尺来宽的石槽,亦是水沸有声,热气腾腾,槽上架着一排竹篮,里面蒸着土豆、鸡蛋、
花生等物。这恐怕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蒸笼了。游人可以上去随意品尝这地心之火与山泉之
水的杰作,就像在城市路边的早点摊上吃小笼包子。我们看惯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可谁
又见过这无年无月翻滚不止的开水大锅呢?因为地处热海之上,山下山上的温泉就随处可
见。浴池一个个挂在半壁,绿风青云,我环顾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遥望轻雾游云,
我竟有一种将军阅兵式的自豪,仰望蓝天白云,我觉得自己就是一条天上的鱼。
⑥下山时我留心起这山上的植被。我知道榕树喜热,多见于福建、广东,或者西双版纳,
现在能现身于偏北的腾冲定是得了地下的热气。这么一想,果然发现这方圆远近处的她的确
特别,既有许多亚热带的芭蕉、棕榈,又有本地的松、柏、杉、樟,还有远古时期留存下来
的曾与恐龙为伴的黑杪椤树。有一种我从未见过,枝如杨柳,叶如榆钱,在这个隆冬季节满
树还缀着些红绒绒的花朵,主人说,这属柳科,就叫红丝绿柳。啊,好浪漫的名子。现在科
学家已经弄清热海的来历,是这满山的绿树饱饱地蓄足了水,然后再慢慢地渗入地下,经地
火加热后又悄悄送回地面,这个过程七十五年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湍流不息。这么说来,
我们现在既是行在密林之中,又是站在历史的河岸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我已说不清到底该
叫它热海还是绿海,抑或岁月之海。其实它就是一个为地热所蒸腾,绿树所覆盖,岁月所打
造的令人陶醉的生态之海。
13.阅读文章,梳理作者的游踪。(3分)
车出县城扎进山肚子→→拾级而上→→
1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3分)
15.请分别从用词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的A、B句。(6分)
16.作者在文章第⑤段引用苏东坡和曹操的诗句,有什么目的?(2分)
17.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你认为本文写景达到了哪一级?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
梁衡先生说:“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
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如读小说分开故事读里面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