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污水治理方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一、概述

黑臭水沟主要为雨水及附近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属劣V类黑臭水

体,根据现在生活污水接入管网无法实现的情况,拟采用在流入河口

往下约300米段建设生态浮床来治理。

生态浮床可以处理一部分污染,但还是建议生活污水接入管网,

或者采用污水提升泵直接提升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通过对**镇污

水处理厂进行托管运营或提标改造,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厂

提标改造方案见附件)

二、生态浮床简介

生态浮床的净化作用主要为浮床基质的净化和植物的净化两方

面。浮床基质本身就是高效的微生物载体,具有很高的微生物附着表

面积,自身可以形成高效生物膜,为水体内微生物生长提供空间,并

通过在浮床上种植多种水、陆生植物,发挥不同的净化效果。大量的

固体悬浮物被基质和植物根系上附着的生物膜截留;有机污染物通过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氮磷等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同化去除,同时

也通过在好氧、缺氧环境中硝化、反硝化、聚磷等微生物过程去除。

悬挂在生态浮床下部、浸没于水下的人工水草是水体污染治理和

生态修复系列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一个关键技术。“人工水草”是由非

极性高聚物和极性高聚物(泡沫塑料、聚丙烯)改性、比选、优化复

合而成,外形为仿水草形条状或多环串连,比重小于水,浮力大,能

1

起伏。它为水中微生物和有益菌类等的生长、繁殖提供巨大的生物附

着表面。生态浮床与人工水草,将这两种技术进行耦合,从而形成了

立体生态浮床。

三、生态浮床施工

根据**镇黑臭水体的排量及施工条件,确定生态浮床安装面积约

2200平米,具体安装方式如下:

1、单元组拼接

浮岛模块上的文字朝向一致,每四个模块为一个单元组,先分别

将四块分为组两横向或者纵向进行插接,然后再将两组合并为一个单

元组,(注意:插接组合后的各个模块之间的齿合缝隙必须保持严密

一致);最后将缓冲索固组件上下夹板分别放置于浮岛正反两面的模

块四角交合处,对准模块索固预留孔穿好连接缩杆,将连接缩杆旋转

90度角。

2、单元组与组之间的拼接合成

单元组与组之间的拼接方法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根据浮岛面积

设计要求,可以随意增减单元组的拼接合成数量,为了便于浮岛整体

的搬动设置,单个单元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36个模块。最后将浮岛

整体四周阳角处放置镀锌包角,最后用包塑钢索圈牢并紧固。(遇有

特殊设计要求的异性或者超大面积浮岛造型,可以将单个模块单元组

放入水中继续拼合)。

3、摆放水生植物

将组装好的浮岛载体设置于便于操作的水体岸边,并用绳索暂时

2

固定,再按照浮岛植物要求,将各种植物依次摆放(容器苗)或栽种

(裸根苗)到浮岛载体预先设置的种植穴中。

4、浮岛的安装定位

将定植好植物的浮岛按照景观整体布局要求牵引到预定位置加

以固定,将预先浇注好的压重砼块或者沉沙袋(尼龙编织袋填装沙石)

至于水底,每个压重固定点的重物浮岛面积大小等实际情况,一般最

低不得少于200㎏,然后用尼龙绳索与浮岛连接固定。重力沉水式固

定可以使牵引绳索沉于水面之下,不影响观赏效果。

5、生态浮床安装示意图

3

四、投资概算

序号名称工程量单价(元)金额(万元)备注

1生态浮床安装2000㎡30066.00包含人工、材料、税费等

合计66.00

4

附件:

一、治理方案

采用EMC微纳米技术进行治理,包括EM生物分解技术和CE电化

学技术两部分。

1、EM技术

EM生物分解技术是一种通过离子吸附、包埋、交联、共价结合

等生物工程手段,将多种从自然界中驯化选配的优势微生物菌群固定

“睡眠”于一个多酶体载体中的技术。菌种主要包括:分解氨氮的微

生物、分解硫化氢等臭味的微生物、分解污泥的微生物、聚集氧气的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文档评论(0)

156****6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博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