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怜香伴》与《聊斋志异》中女同性恋者人物形象研究
摘要:李渔的《怜香伴》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等篇目是中国古代极少数描写女性同性恋的作品,李渔和蒲松龄在作品中偶然塑造的某些女同性恋者的形象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然而她们的不同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拟从这几篇作品所塑造的女同性恋者形象的比较中,发现中国古代女性同性恋者形象塑造的某些独特之处。
关键词:怜香伴;封三娘;女同性恋者;人物形象
李渔与蒲松龄都比较擅于描写女性的内心情感,李渔的《怜香伴》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绩女》等篇是中国古代较稀有的带有女性同性恋色彩的作品,作者都用柔软的笔调写出了这几部作品中女同性恋者丰富的内心和对真挚爱情的强烈渴望。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和比较的方式探讨李渔和蒲松龄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可以比较出李渔《怜香伴》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崔笺云和曹语花与蒲松龄作品《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绩女》等篇目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在女同性恋者形象的塑造上的独特之处。
一、研究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描写的意义
李渔创作的戏剧作品,内容大多为讲述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怜香伴》则描写了一个比较特殊的题材——女同性恋,讲述了崔笺云与曹语花两名女子因为体香邂逅,以诗会友,互生爱慕,相约来世,两人经历波折努力争取长相伴的故事。
《聊斋志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对女性群像的描绘,其中的女性或楚楚动人,或冰清玉洁,或温婉善良。那些女性,甚至包括花妖狐魅,都以具有女性意识的美好形象出现,女同性恋者当然也具有“聊斋女性”的共性。《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则讲述了一个近似李渔《怜香伴》的故事:范十一娘“少艳美,骚雅尤绝”[1]610,偶然遇见美艳绝伦的封三娘,两人都对对方有好感,便“把臂欢笑,词致温婉,于是大相爱悦,依恋不舍”[1]610。十一娘“既归,倾想殊切……日望其来,怅然遂病”[1]611。有一日三娘突然出现,十一娘非常惊喜,两人互相倾诉离别后的相思之苦“偕归同榻,快与倾怀”[1]611,十一娘的相思之疾顿时好了。两个人“订为姊妹,衣服履舄,辄互易着。见人来,则隐匿夹幕间”[1]611。有一天范十一娘的母亲发现了封三娘的存在,三娘见到自己被人发现,便坚决离开,“十一娘扶床悲惋,如失伉俪”[1]612。后封三娘帮十一娘寻到了秀才孟安仁作为伴侣,十一娘为了能和封三娘长相伴,她劝说三娘也嫁给孟生,三娘没有同意。后来十一娘用计使封三娘酒醉后失身于孟生,封三娘坦言相告自己其实是狐,“缘瞻丽容,忽生爱慕,如茧自缠,遂有今日。此乃情魔之劫,非关人力。再留,则魔更生,无底止矣”[1]616,说完就告辞离开了。
同样在寺庙相遇,同样一眼钟情,同样二女共侍一夫的模式,但是与《怜香伴》不同之处在于,《封三娘》的女主人公其一非人类而是狐,但是狐和人一样难逃情网。在仔细品读这两位作家的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创作时思维的相近,在抒发情感时有着情怀的相似。《怜香伴》与《封三娘》都不謀而合地把笔触伸向了比较神秘的女同性恋这一禁忌之地,尤其是在女同性恋者形象塑造方面很相似,向人们展示了女性同性恋者的风采,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写作角度,所以具有独特的文学研究价值。这几部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塑造得很成功、很经典,是古代文学史上灿烂的一笔,即使她们最后有的结局并不圆满,但是她们的感情却永远铭刻在了文学史上。
二、《怜香伴》与《聊斋志异》中的女同性恋者形象比较分析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中,文学家们描绘了许许多多动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才貌绝佳、温柔贤惠,但是她们的精神领域带有男性的烙印,没有独立的思考和女性自主意识,她们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而李渔与蒲松龄的作品中塑造的女同性恋者形象,却是与众不同的、不同于传统的封建社会女性形象。在李渔和蒲松龄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些女同性恋者已经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大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男子成为了她们的点缀,在《怜香伴》与《聊斋志异》中所表现出来的女同性恋者全新的女性意识,通过对女同性恋者人物形象的描写体现了她们的情与欲望。以下将从女同性恋者的才貌、品格、感情历程和爱情观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才貌、性格特点描写的比较
1.才貌
李渔和蒲松龄这两位作者所塑造的女同性恋者大多容貌艳丽、风姿绰约。《怜香伴》中,崔笺云与曹语花初见于雨花庵;《聊斋志异》中,范十一娘、封三娘初见于“盂兰盆会”上。这两对女子初见之后产生异样的情愫,主要还是彼此赏识,倾心于对方的容貌、品行和才华。崔笺云倾心于曹语花,是因为曹语花“不假乔妆,自然妩媚,真是绝代佳人”[2]38;封三娘初见“少美艳,骚雅尤绝”[1]610的范十一娘,“步趋相从,屡望颜色,似欲有言”[1]610,范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