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川西坳陷的构造特征
一、区域地质概况
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呈北东向展布,西以安县-都江堰断裂与龙门山冲断带为界,东以龙泉山-南江一线为界,南以峨眉-荥经断裂与川滇南北构造带为界,北全米仓山前缘,面积约4X104km2(图1)。晚三叠世以来,随着中国大陆的主体拼合和龙门山的崛起,该区在前期被动陆缘的基础上演化进入前陆盆地展阶段,堆积了厚逾5km的陆相碎屑岩。
晚三叠世是川西坳陷形成的主要时期,经历了由海相、海陆过渡相至陆相环境的转变,总体表现为西深东浅的格局,坳陷中心(彭州-都江堰-大邑一带)上三叠统厚度超过3.5km,向东渐薄。晚三叠世早期沉积(马鞍塘组和小塘子组)具有淡化海湾的特点,含较重的碳酸盐岩成分,沉积物总体偏细。随着龙门山逆冲作用的增强和隆升幅度的加大,晚三叠世晚期(须家河组)逐步过渡为陆相环境;同受幕式冲断活动的影响,发育冲积环境粗碎屑岩与湖沼环境含煤细屑岩的互层组合,形成两个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沉积旋回:下部旋回(须二段和须三段)与上部旋回(须四段与须五段)。
io2^x, ioi*Do* im*oo* io5*oo* ion*o(y
100km0播f■发[%?m映书忙堆定Mi;震且篇?中
100km
0
播f■发[%
?
m
映书忙堆定Mi;震且篇?中三.统精区中I.
台区h桂统俸罗泵白帮系占近系
新近黑箪闯系
中新生代花惭郭
1Q)*U)* KMi^tVT
图1川西地区地质构造简图
□■□□吕吕■竖
侏罗纪早中期,在北缘米仓山和大巴山构造带的影响下,四川盆地的沉积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坳陷中心由川西迁移至川中东部和川东北地区,总体表现为北东深、南西浅的格局。本区位于湖盆西缘,中下侏罗统总体上为一套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红色碎屑岩系,厚度一般1200余米。侏罗纪晚期,川西坳陷北段莲花口组厚达千余米的砾岩发育表明龙门山北段发生了新的冲断活动,并在其前缘形成新的坳陷中心,使盆地格局再次发生转变,呈现为北西深、南东浅。早白垩世基本继承了晚侏罗世的沉积格局,龙门山北段前缘仍有大量冲积扇砾岩发育,而其余广大地区则发育河流及河漫湖相沉积;川西坳陷北段继续保持坳陷中心的态势,同时中、南段冲断活动也逐渐变得强烈。中晚白垩世之交是川西坳陷乃至四川盆地自印支运动之后最重要的变革时期,盆地整体表现出萎缩态势,坳陷北段结束沉积并隆升遭受剥蚀;而坳陷南段在龙门山冲断活动的影响下,形成新的坳陷中心,呈现南西深、北东浅的格局,出现山前冲积扇砾岩和石膏、钙芒硝等干旱盐湖沉积并存的局面。始新世中晚期,受印亚大陆碰撞缝合的影响,川西地区整体抬升,从此结束大范围沉积历史,并在后期遭受改造。
二、川西坳陷的构造格局
由于川西坳陷的形成演化直接受控于龙门山冲断带的发展,因此二者在现今构造格局上显示出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但由于其同时还受到北缘米仓山和南缘川滇构造带的影响,二者又不尽相同。川西坳陷现今主要展示出三个方向的构造,即北东向、近东西向(含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及近南北向(含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它们分别与龙门山北东向构造、米仓山东西向构造及川滇南北向构造对应。上述三组构造在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多期构造运动中此强彼弱,相互叠加,形成川西坳陷现今构造格局。
2.1川西坳陷构造区划
川西坳陷乃至四川盆地的构造区划因不同学者的侧重点不同而出现多种方案,常冠以“隆、坳、断、褶、陡、缓、高、低、平”等字样。本文采取的划分原则是综合考虑地表构造形迹和地腹构造展布(力源和构造叠加的表现)、以主体构造为主(即定型时形成的构造)、兼顾变形幅度,以构造变形特征来命名。
IIMbI-忸漏H尼“山
IIMb
I-忸漏
H尼“山冲断带
in:四川x增
ini川啊■陷mi或疏陪就地)
HlU
111lb:川西北低伊稍鼓M
IIIlc:川内南低找#郴IK
IV米仓山构讪带
V:川澳构应出
P大邑lll-k
四川就地边界
构造M界线
他MU纪临氐中牛代化向岩帛■¥>透
图2川西坳陷及邻区地表构造形迹及构造区划图
出于油气勘探实践的需要,川西坳陷通常三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但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无论从地表构造形迹还是地腹构造展布来看,三分特征都不明显。而在构造研究中,以两分方案居多,且多数是以龙泉山断裂向北延伸至绵阳、江油一线为界划分为北部和南部两个亚区。但从地腹构造来看,德阳以北呈北东东向展布的孝新合构造带显然和川西北的构造同属一个系统,而龙泉山断裂向北延伸的部分只是后期叠加构造。据此,本文将川西坳陷划分为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Illa)、川西北低平褶皱区(mb)和川西南低缓断褶区(IIIc)三个单元(图2、图3)。
。松酒50km11Mb/松潘-甘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