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一部分中医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
基本方法的科学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
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医学理论体
系。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
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魏晋隋唐时期:
(1)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2)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3)隋·巢元芳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4)唐·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2.宋金元时期: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人,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
3.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医学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
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二)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
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特点被中国古代学者称为“天人合一”。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也与
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如春季常见温病,夏季多发中暑,秋季常见燥症,冬季多有伤寒。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状,包括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医生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如
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种症状的病理概括,
包括病变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
正确地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
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病:疾病,指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总过程。
“症”、“证”、“病”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症是疾病的现象,是内在脏腑疾病表现于外的征象;而证则是揭示
了疾病的本质,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症组成;病也是由症组成,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又有
不同的证,它是一种病理过程。
“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
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
又称“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体和依据,论治是
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候,采用不同的治法。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证候,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
法。
“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有何不同?
异病同治:一般情况下,异病异症需要不同的治法。但有些病常常有同一性质的病机和证候,
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如虚寒泄泻、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不同的病症,如病机“中气下陷”,
可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治疗。
同病异治:一般情况下,同病痛证需要同一的治法。但有些病因病人身体反应不同,而出现的
证也不同,因而治法也不同。如感冒有风寒和风热的不同,治法就有“辛温解表”和“辛谅解表”
的区别。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