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与地图

考点:1、经纬网的判读 2、地图三要素 3、等高线地形图4、地形剖面图

一、经纬网的判读

(一)、经线

1、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线

形状:半圆不平行相交于南北极点

2、特征 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约2万千米

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3、经度

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数愈向西愈大

4、半球划分: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160°E—20°W)

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一直一条经线的度数可以求出对应经线的度数。

(二)、纬线

1、概念: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平行

2、特征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由赤道向南北缩短

实质:地表某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3、纬度

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北都数越大,南北的度数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半球划分:北半球、南半球

(三)、经纬线的运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方法:确定经纬线;定经纬度;)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图无图))

3、最短航线的判定法(过地心大圆的劣弧最短)

、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过极点,方向分为三种情况:

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北极点之后再向南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南极点之后再向北

c、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

、同一纬线,却不同经线上

a、同在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北—正东—东南;若A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北—正西—西南

b、同在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南—正东—东北;若A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南—正西—西北

4、利用经纬网判定距离:

、两点经度相同,则两点纬度差乘110千米

、两点纬度相同,则两点经度差乘110千米乘

、两点不同经度,不同纬度

5、对chi点(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度数相加为180°(东西经不同),纬度数相同

(但南北纬不同)二、地图三要素

一般情况: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

(一)、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

有经纬网的地图:

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大小

(二)、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图幅相同,实地范围相同

计算:原比例放大/缩小到n倍;比原比例尺放大/缩小n倍

(三)、图例:三、等高线地形图

缩放:

图幅面积的变化:

(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

四周低中间

坡示线画在等高线外

地内高、符号

侧,坡度向外侧降低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内

四周高、中间

坡示线画在等高线内

高外低

侧,坡度向内侧降低

山脊、山脊线

等高线凸向

从山顶到山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低处,山脊连

麓凸起、高耸

线

部分

山谷、山谷线

等高线凸向

山脊之间低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高处,山谷连

洼部分

线

鞍部

—对山脊等

相邻两个山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

高线和一对

顶之间呈马

处,山脊线最低处

山谷等高线

鞍形

组成

陡崖

多条等高线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

会合重叠在

陡崖。峭壁上部突出

一起

处,称悬崖。注(高

度计算)

(二)、五大地形类型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等高线特征

中间疏四周

密集

稀疏

中间疏,四周

稀疏、平直

海拔

较高

高,超过500

较低,一般不

无限制

低,0—200

高于500米

地表起伏程

起伏不大,边

坡度较陡,沟

坡度平缓

四周高,中间

平坦开阔

缘陡峭

谷较深

(三)、等高线的运用

1、高、低值区的判断:高低,低高

2、坡度:等高线密集坡度越陡,反之亦然;

3、凸坡凹坡问题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高高低低

选点:水库坝址、港口、气象站、疗养院、航空港

5、选址 选线:公路、铁路,引水路线,输油输气管道,选面:农业生产布局,工业区与居民区

四、剖面图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