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docVIP

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

武器装备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略战术的制定,同时,武器装备的先进与否往往也直接决定了战争的成败。明朝抗倭海战中所运用的武器装备主要分为舰船和冷热兵器两大类。

一、舰船的比较

日本当时的舰船不论是制造技术、容量大小还是数量多寡等都远远比不上中国,永乐时郑和下西洋足可以证明这一点。首先在取材制造方面,日本的技术方法逊于中国,《筹海图编》载:“日本造船与中国异,必用大木取方,相思合缝。不使铁钉,惟联铁斨,不使麻筋、桐油,惟以草塞罅漏而已。费功甚多,费财甚大,非大力量未易造也。”[1](p201)而中国方面的舰船以福船和广船为主体,“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张,其尾高耸。设柁楼三重于上,其傍皆护板,裼以茅竹,坚立如垣。”[1](p862)广船则“视福船尤大,其坚緻亦远过之。盖广船乃铁栗木所造,福船不过松杉之类而已。二船在海若相冲击,福船即碎,不能当铁栗之坚也。倭彝造船,亦用松杉之类,不敢与广船相冲。”[1](p857)因此,倭寇舰船“其形卑隘,遇巨舰难于仰攻,苦于犁沉,故广船、福船皆其所畏。”[1](p201)由此可见,由于双方舰船质量的差异,倭寇舰船不敢与中国的巨舰直接对抗。其次在容量体积方面,双方也有很大的悬殊,倭寇的舰船“其大者容三百人,中者一二百人,小者四五十人,或七八十人。而广船旁陡如垣,尤其所畏者也。其船底平,不能破浪。”[1](p201)船小还决定其不能带足够的淡水,如“凡倭船之来,每人带水三四百斤,约七八百碗。每日用水五六碗,极其爱惜,常防匮乏也。水味不同,海水咸不可食,食则令人泄。故彼国开洋,必于五岛取水。将近中国,过下八山、陈钱山之类,必停舶换水。”[1](p202)因此,这再次映证了“御海洋”中守海岛的必要性。最后,倭寇舰船的适航性也比中国的差很多,因为“其布帆悬于桅之正中,不似中国之偏;桅机常活,不似中国之定,惟使顺风。若无风、逆风,皆倒桅荡橹,不能转戗。”[1](p202)因此,倭寇横渡大海来犯,必然会选择顺风的有利时期,即东北风或东风盛行的季节。而我国沿海属季风气候,冬季多北方或西北风,且风力较大,不利于倭寇木帆船的航行;夏季则多南风,对倭寇而言属逆风,更是与之相悖。因而其最佳出洋的时期在每年春季和秋季汛期之时。针对这种情况,郑若曾建议明政府要因时制宜的采取相应措施,对春秋季节需重点防范。

二、兵器的比较

日本因其舰船制造技术水平的低下及其武士道精神的崇尚注定其擅于陆战而非海战。故其最常用的兵器便是刀,中国统称为“倭刀”。其刀“大小长短不同,立名亦异。每人有一长刀,谓之佩刀。其长刀之上又插一小刀,以便杂用。由一刺刀,长尺许者,谓之解手刀。长尺余者,谓之急拔,亦刺刀之类,此三者乃随身必用者也。”[1](p203)充分了解其兵器特点后,中国方面便可以针对性的创造出与之相克的兵器,如戚继光发明的“狼筅”。“制筅之法,用茅竹长而多簹者,末锐包铁,如小枪,两傍多刺。其刺每支以火慰之,一直一钩。其直者如戟,钩者如矛。然后以熟桐油灌之,敷以毒药,锋利难犯,乃杀倭之利器也。”[1](p951)因此,倭刀并不可怕,只是倭寇一贯的残暴掠夺性让人望而生畏,《筹海图编》对此进一步指出:“善运刀者在前冲锋,可畏颇有限也。中国人不知,望之辄震而避焉。”[1](p203)

除了上述冷兵器以外,明朝军队无论是海上舰船还是陆上士兵都配有大量火器,其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主要分为燃烧性火器、爆炸性火器和抛射性火器。

燃烧性火器如天坠炮、大蜂巢、火妖、火药桶、飞天喷筒等。其中天坠炮“其大如斗。用法,升至半天,堕于贼巢,震响如雷,黑夜令贼自乱相杀。内有火块数十,能烧贼之营寨,必不能救。”[1](p918)大蜂巢用途更广,“此器战守攻取,水陆不可无者,夺心眩目,惊胆伤人,制宜精妙,此兵船第一火器也。”[1](p920)火妖“纸薄拳大,内荡松脂,入毒火;外煮松脂、柏油、黄蠟。燃火抛打,烟焰蒺藜戳脚。利水战、守城、俯击、短战。”[1](p921)火药桶“木桶可容一斗者,用缓药。每桶五斤,如法用好,轻轻将桶加盖,加闩。闩孔要穴,闩要细取,入闩时不致撞动。桶双手平举,轻轻落下。彼舟为舟所击,火激药发,全舟尽焚。”[1](p922)飞天喷筒“饼发去,可高十数丈,远三四十步,径粘帆上如膠,立见帆燃莫救。此极妙极妙,万分效策。”[1](p922)可见,这些燃烧性火器专以燃烧为主,同时其中的某些火器也兼有爆炸效果,如大蜂巢和火药桶,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爆炸性火器主要是地雷,时丹阳邵守德云:“地雷以生铁铸成,实药斗许,檀木跕,跕至底,跕内空心,装药线一条。择寇必由之地,掘地作坑,连连数十,埋地雷于坑中。内用小竹筒通药线,土埋如故。机关藏火,贼不知而踏动,则地雷从下震起,火焰冲天,铁块如飞蝗,着人即死,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