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侵华之役“通州八里桥之战”探析.docVIP

英法联军侵华之役“通州八里桥之战”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法联军侵华之役“通州八里桥之战”探析

发生在1856—1860年间的英法联军侵华之役,是西方的“军事─工业体制”与中国古老的“军事─农业体制”的冲突和较量。1860年9月21日发生的通州八里桥中西之战,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与西洋侵略军首次进行的较大规模的野战,也是关系到京师安危的关键性一战。“更是近代中国军队对外作战中伤亡较大的一次。法国统帅蒙托邦(Montauban,1796—1878年)由此被法皇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公爵。”①侵略军进攻京师的必经之道——八里桥,又名永通桥,距通州西门八里,故名。该战,作为非正义的一方,英法联军由北塘海口孤军深入,战线拉长,兵力分散,粮弹供应相对困难,加之人地生疏,又失去了船炮优势,存在许多不利因素。而作为正义的一方——清军在本土作战,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且地形熟悉,又有大量骑兵便于在通州平原上纵横驰骋,具有战胜敌人的主客观条件。②然而,双方战力最终却差距悬殊,死伤人数极不对称。对此,连中西一些当事者都感到诧异。譬如,清军左翼统帅胜保自述:“我步队官兵与之鏖战,时许之久,不分胜负。弟亲督抬枪队向前策应,各兵人人奋勇,连环轰击,已将南路之贼渐次压退。不期贼炮过密,以致弟身中二伤,左颊左腿俱受炮子打穿,登时落马,不省人事,并将战马二匹同时阵毙。正在昏迷之顷,各队兵丁将弟抬至阵后,可惜俄頃之间便获大捷,竟因弟身受重伤,不得成此一战,岂非天哉!言至此,不觉痛哭失声。”③一侵略军称:“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联军只有8000人,法军和英军一样多),我们是如何以极少的代价如此迅速地获得胜利:2人牺牲,15~20人轻伤?中国军队笨拙、武器低劣,炮兵缺乏经验,被我们压着打的清兵从来都接近不了我们,这些都不足以解释这个难以置信的结局。”④以往中国学者对此研究,多从历史进程、中西制度、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探讨,⑤但缺乏从技术史方面的深入探讨,同时缺乏从技术与社会因素相结合的角度加以深化。今通过中西当事者的记载,试图厘清双方的兵种、人数、武器、战术、战争惨况等。希望在诠释此历史之谜的同时,也能对近代中西军事史以及技术社会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中西兵种构成及参战兵力的比较

至18世纪下中叶,西洋各军种已职业化,炮兵逐渐被组成独立的团而不是分散配置在步兵或骑兵中,火炮在一个炮兵连中可达7%的高比例,野战炮兵的三个部分——步兵、骑兵和骑炮兵互相补充。西洋海军发展常优于陆军,其装备和战力在各兵种中为最好。在1860年7月以来的第三次中西大沽口之战中,英法联军战船共144艘,其中蒸汽船119艘,占82.6%,此外还有215艘木质商船辅助之,即从19世纪30年代诞生的木质或铁壳明轮船,航速可达到15节,平均也有10节(1节=1.852千米/小时),进攻力显然比风帆战船要强得多。具体而言,“包括八个英国团、三个印度团、一支皇家海军、两个龙骑兵连、八百编外骑兵、四个炮兵中队、一个工程连和若干辅助作战人员”。①但是,步兵最终对清军造成的损伤很小,骑兵和炮兵起了主导作用。因为骑兵的快速攻击,牵制了清军,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联军能有效打击清军炮兵,也使步兵有时间发动进攻,避免大量伤亡。“1859年夏,当法国的一支远征军准备向中国进发时,拿破仑三世正想投入法国的大部分军力,在意大利打一场大战,因而可支配的部队屈指可数。陆军少将蒙托邦伯爵只得率领不超过一个师的兵力开往亚洲。其远征军由两个步兵旅和一支规模不大的骑兵分队构成。”②总之,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口海口时,共拼凑了2.1412万人,火炮1095门。如此庞大的兵力和兵器组合,在西方殖民史上亦属罕见。

“中国春秋之前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战车兵,春秋时期步兵的作用开始上升,到战国时代,步兵成为主要兵种,其主导地位一直延续至近代。”③不过,骑兵较陆兵而言,尽管人数不占绝对优势,但其在战斗中一直是决定性的突击力量。近代以来,海战虽然增多,但总体看,仍以骑兵主宰的陆战为主。清前期经制兵分八旗和绿营两种。伴随着八旗兵入关后的腐化,代之而起是清廷对水陆绿营兵的倚重。但出于防范和歧视汉族的成见,清廷一直崇尚八旗兵而贬斥绿营兵,尽管绿营兵在国家管理机器中一直发挥着核心作用。迄至英法联军侵华之役,“东南海防线上八旗驻兵共有1.687万人,沿海绿营兵达30万人,绿营水师达5万左右,共计35万之多,实质仅可用20余万人”。④就军种结构而言,清军有陆军和水军之别,以陆军为主;陆军中有步兵、骑兵和炮兵。其中,八旗以骑兵为主,兼有步兵;绿营以步兵为主,兼有骑兵。但清军实质上没有明确的兵种划分,骑兵一向是部队的主干,步兵处于从属地位,炮兵混编在步兵营中,炮手因需调用,无法发挥集中攻击的优势,而水师是在入关前后逐步形成的兵种。侵略军有对清军兵种及其武器配置的记载:“清军主要由满蒙子弟构成,其中包括皇家卫队。这支部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