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pdfVIP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第1页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T001.1〜

001.9-94)制定。

(1)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2)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3)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及干啰音。

(5)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

细胞增高。

(6)X线检查: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

7版)制定。

(1)症状:以咳嗽为主症。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明显的咳嗽,也可忽然

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可有发热、头痛、胸

痛、纳差、乏力,也可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湿啰音为主。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一般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胸部

X线检查多阴性或仅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二)证候诊断

1.风寒袭肺证: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苔薄白,脉

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月中。舌尖红,苔

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3.痰热壅肺证: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不发热。苔白

腻,脉滑。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第1页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第2页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杏苏散加减。杏仁、紫苏、荆芥、白前、金沸草、姜半夏、桔梗、生姜、大枣

等。

加减:恶寒无汗加麻黄;苔腻、痰多加陈皮、莱旅子;腹胀便秘加全瓜篓、枳壳;有化热

之势加黄苓、大青叶。

中成药:午时茶、杏苏止咳冲剂等。

2.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前胡、大青叶、杏仁、连翘、桔梗、薄荷、产根、

甘草等。

加减:肺热重加金银花、黄苓;咽红月中痛加土牛膝根、玄参;咳嗽重加枇杷叶、桑白皮;

痰多加浙贝母、瓜篓皮;便秘加牛茅子、莱旅子;风热夹湿证,加慧四仁、半夏、茯苓。

中成药:止咳桑杏颗粒、急支糖浆等。

3.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推荐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桑白皮、杏仁、前胡、款冬花、黄苓、鱼腥草、浙贝母、法

半夏、桔梗、莱旅子等。

加减:有汗而喘加炙麻黄;痰多色黄,粘稠难咯加瓜篓皮、摹节子;发热加生石膏、虎杖;

心烦口渴加生石膏、桅子、竹叶;大便秘结加瓜篓仁、制大黄。

中成药:急支糖浆、金振口服液、蛇胆川贝液等。

4.痰湿蕴肺证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炙麻黄、杏仁、苏子、白前、姜半夏、陈皮、扶苓、甘

草等。

加减:痰涎壅盛加白芥子、莱旅子;湿盛加苍术、厚朴;咳嗽重加款冬花、百部、枇杷叶;

纳谷不香加焦神曲、麦芽、焦山楂。若面色不华加党参、白术。

中成药:橘红痰咳液、半夏露等。

(二)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中药注射液,如喜炎平、热毒宁、痰热清等。

(三)敷贴疗法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第2页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第3页

1.紫苏叶、杏仁、前胡、桔梗、陈皮、半夏、枳壳、甘草各3克,共碾细末,与生姜12

克共同捣烂如泥,调和成膏状,敷于神阙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用于风寒

咳嗽。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