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文教材中的中西鬼魂形象比较
汤显祖生活在思想十分活跃的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他所创作的《牡丹亭》也成为明代戏曲的
代表作。明代的文学家沈德符在《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中评价《牡丹亭》说:“汤义仍《牡
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可见《牡丹亭》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
而同样的时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孕育了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本·琼生认为莎
士比亚不只属于那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时间验证了琼生的预见,莎士比亚的戏剧作
品在全世界范围内至今依然有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喜愛。
这两位戏剧大家各自在中西方戏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巧合的是,他们的作品中都出
现了鬼魂的形象。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杜丽娘为追求爱情而死,死后鬼魂与柳梦梅相会,并
最终复生与爱人相聚,与父母团圆。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父亲老国王死后因要
复仇而化为鬼魂,并最终帮助儿子完成复仇。这两部作品诞生于相近的时代且都成为经典作品,又
都出现鬼魂形象,因此对比分析其异同,可以发现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
华传统文化。
一、《牡丹亭》与《哈姆莱特》鬼魂形象的传统渊源
尽管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相同,但东西方文化有较大的差异,这两位戏剧大师都在作
品中加入鬼魂形象,与戏剧的起源以及鬼魂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戏剧的产生与巫术、宗教关系密切。我国著名戏剧研究者王国维认为戏剧起源于巫,戏
剧理论家张庚也认为戏剧与宗教有关,如我国民间的傩戏就是源于宗教的祭祀,人们通过表演来祈
福和驱邪等。可以说,巫术、鬼神等从文化根源上影响着我国的戏曲文化,所以在《牡丹亭》中出
现鬼魂形象也不足为奇。
二、《牡丹亭》与《哈姆莱特》中鬼魂形象的审美特色
首先,两部作品通过鬼魂形象丰富了戏剧的造型以及角色内蕴。戏剧作品最终要通过舞台呈现
给观众,而鬼魂形象的出现丰富了戏剧造型。《哈姆莱特》最初上演时,守夜人口述自己因鬼魂而
带来的恐惧感受,这给观众营造了紧张恐怖的气氛,而之后上场的老国王的鬼魂,将整个恐怖气氛
又推向一个高潮,让观众获得惊奇的戏剧体验。在《牡丹亭》中,杜丽娘的鬼魂“作鬼声”的上台,
意味着整个舞台进入了鬼魂的虚幻空间。观众以一种神秘的心理来观看戏剧,即便舞台没有太多的
道具布景来表现鬼魂的虚幻空间,还是能感受到“墓门人精”“冷冥冥”的氛围。
另外,鬼魂形象还丰富了戏剧角色的内蕴。如在《哈姆莱特》中,老国王被哈姆莱特的叔叔克
劳狄斯谋杀,因此他内心十分不甘,这种怨愤使得他以鬼魂的形象显现,让哈姆莱特为之复仇。观
众了解戏剧情节后,便会认为鬼魂属于正义的阵营,而王子的复仇便也有了合理性。
一方面,鬼魂形象的运用制造了人与鬼的冲突。如在《牡丹亭》中,作为人的杜丽娘成为环境
的牺牲品,白天她休憩片刻便被父亲教训,绣成双成对的花鸟也遭母亲惊恐告诫,封建礼教束缚了
一个女子自由情感的表达。而在死后,作为鬼魂的杜丽娘反而更加自由,她可以去接近自己喜爱的
柳梦梅并与之幽会,人的天性情感得到解放。这其中人与鬼的冲突也蕴含了汤显祖对“理”和“情”
的思考。
另一方面,鬼魂形象可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冲突。如在《哈姆莱特》中,老国王的鬼魂总是在
哈姆莱特内心冲突最为激烈时出现,这就意味着鬼魂的出现成为人物内心冲突的表象化。哈姆莱特
在遭遇家庭变故之前,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而当他得知自己的父亲被害,叔叔篡夺王位且
娶了自己的母亲后,对人性产生质疑;他本性善良,但又不得不复仇,在这种极度的矛盾冲突中,
他提出了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命题。正当他犹豫不决时,老国王的鬼魂上场,通过言语让哈
姆莱特下定了复仇的决心。鬼魂的出现让哈姆莱特在犹豫中作出了抉择,使人物内心的冲突更加凸
显。
三、《牡丹亭》与《哈姆莱特》中鬼魂形象的差异及其原因
《牡丹亭》《哈姆莱特》中鬼魂形象的出现都与各自的祭祀、宗教文化有密切关系,且都起到
了强化戏剧审美张力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二者的鬼魂形象存在较大差异,这一方面有角色本
身差异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中西文化、时代背景的差异有关。
1.《牡丹亭》与《哈姆莱特》中鬼魂形象的差异
首先,杜丽娘与老国王在戏剧形象上存在差异。《牡丹亭》是以杜丽娘为主角,讲述凄婉的爱
情故事。杜丽娘生前是大家闺秀,因相思而死,死后作为鬼魂的她也是一个十分柔美的形象。汤显
祖在描述杜丽娘化作鬼魂时凄凉地写道:“一弄儿绣幡飘迥,则这几点落花风是俺杜丽娘身后影。”
这种意境的营造凸显出作为鬼魂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