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江苏如皋市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邈。而书法和诗歌却同在唐
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
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
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
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如
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上述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
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束之)和多种兰亭摹本,
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风流敏丽,到今天仍然不失为优美的
范本。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
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
一步的探索研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
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以历史变
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
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
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这就与诗中的陈子昂
一样,当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
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
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
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
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
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
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
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
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
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
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惟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或武或文,或豪壮或
优雅,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
是世俗性的欢快心音。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
唐之音,宜矣。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
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形式。“琵琶起舞换新
声,总是关山离别情。”诗与歌、琵琶、乐器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新声、音乐是它的形
式,绝句、七古是它的内容;或者反过来说也行,绝句、七言是形式,音乐、抒情是它的内
容。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亦然。当时舞蹈特征是什么呢?与音乐一样,它主要
也是来自异域少数民族的急烈跳动的胡旋舞:“纵横跳动”“旋转如风”。盛唐的草书不正是
这纸上的强烈舞蹈么?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
国的美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
了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盛唐之音》)
材料二:
中国诗歌史上,作为一个理想的诗歌时代,唐代以前大都向往于建安,唐代以后则转而
醉心于盛唐。盛唐气象乃是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而令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