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及税收筹划.docx

公路施工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及税收筹划.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3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讲到,“营改增”税制改革是我们走的第一步“棋”,这步棋“下活了”,那我们的结构调整就能顺利推进。本次税制改革是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最重要的一次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的推进与试点秉承由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多次试点。其中公路施工企业是2016年正式进行税制改革,由原来3%的营业税改为11%增值税。据2017年3月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在税制改革全国范围内推行以来,四川减税达到190亿元,深圳减税达到300亿元,上海减税达到700多亿元,而建筑行业税负平均下降3%,整体税负下降1.3%。由此可见,本次税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就企业主体而言,该如何最大化的利用本次税制改革带来的机遇、有效应对挑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主题。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阐释影响及优化措施,简单归纳优化筹划方案的思路。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对施工企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本次税制改革对施工企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于三方面:一是由营业税的重复征税转变为增值额征税,避免了重复征税的弊端,营业税时期,在产业链条上的每一环均会累积计税,但在增值税时期,产业链的下游征税会基于扣除上游税负,这更益于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发展;二是销项税额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营业税时期所有税项均需要全额缴纳,无法抵扣,但在增值税时期,只需要以增值额(销项-进项)以11%的税率缴纳;三是财务核算方面,原来固定资产不允许抵扣,而税制改革后固定资产由于抵扣税负而净值降低,且公路施工企业在营业税时期是预缴制,在工程竣工时进行统一结算,而税制改革后的税款上缴时间为工程结算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金资源闲置,缓解了资金密集型行业的资金压力。

(二)消极影响

税制改革对企业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仅仅从理论税率而言,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制改革前的税率为3%,而税制改革后的税率为3%,无变化;一般纳税人在税制改革前的税率为3%,而税制改革后的税率为11%,但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将11%转化后为9.91%[1/(1+11%)*11%],由此可见实际税率是提高的。根据财政部曾经就全国建筑企业进行理论测试,发现税制改革可以减少企业83%的税负,但是根据浙江省2016年实际建筑企业缴税测算,税制改革增加了企业2.78%的税负。二是税制改革的最大优势是益于避免重复征税,但前提是取得增值税发票,而公路施工企业不仅仅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发票抵扣通常不会很充分,一方面由于施工企业的上游企业不能开具发票,例如建筑工人多是农民工或者供货商是个体户,另一方面由于“甲供材”现象的存在,即施工单位的建筑材料是由建设单位调拨的,而发票是开给建设单位的,导致施工单位难以抵扣。

二、公路施工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一)健全税务筹划机制

税制改革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二是避免重复征税。首先,要合理配置资金,配备施工企业需要的高新技术设备,且该设备供应商必须是一般纳税人;如果施工企业时一个企业集团,下属有子公司,那么竭尽全力使得下属子公司成为一般纳税人;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尽量能用机器代替人工;考虑成立设备或材料购置下属企业,然后由该企业以租赁的方式向施工单位输送设备或者原材料,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增值税发票不能取得,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内的资金往来可以进行抵扣,降低集团税负成本。其次,要完善人才培训机制,税务相关政策和法律具有周期短,更新快的特征,一方面对企业员工结合最新的税务政策进行定期培训,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当地产业优惠政策,与当地税务部门、政府部门沟通顺畅。

(二)调整组织结构,强化过程管理

首先,营业税时期的税务管理主要集中于计提与预缴,而增值税时期的税务管理主要集中于缴纳、申报、返还等诸多事项,因此旧有的部门很难满足税制改革的新需求,一是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量难以跟上,二是部门设置类别不能满足税制改革的工作需求。同时施工企业通常以多级法人管理为主要组织结构,但这种组织结构并不适合于税制改革后合同主体趋向于统一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考虑适当减少组织层级,增加税务申报、审核、对外交流等部门。其次,施工企业要强化过程管理,尤其是关于发票的管理,例如水电费难以获得增值税发票,因此在资金结算时要自动扣除相应的费用;工人雇佣方面,要衡量直接雇农民工成本和与劳务企业合作成本;施工辅助材料的购置,要充分考虑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或不能提供发票供应商间的税负成本。

文档评论(0)

掌心教学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