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十校2024年2月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江西九江十校2024年2月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姓名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传统文论是千百年来在中华文化圈中形成的一个自足的话语体系,凸显着鲜明的中国色,不仅蕴

含中国人的认知方式、哲学观念、价值取向与审美风尚,而且有着自身独的术语表达、较为完备的知识

体系,以及完善的演进、生长轨迹。

传统文论注重文艺教化功能,闪耀着道德理想主义的情怀。传统文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高度重视

文艺的伦理教化功能,强调作家的伦理修养与德艺双馨,推崇作家培育崇高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精神境

界。元代戏剧家高明呼吁“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刘熙载提出“诗品出于人品”,强调作品的精神品

格源于作者的道德品性,而作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性。王国维指出,“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

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

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认为作者高尚伟大的人格是创造高尚伟大文学的先决条件,屈原、陶渊明、杜

甫与苏东坡正是这方面榜样。明朝李贽提出“童心说”,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把

作家的赤子情怀视为创作的基础性要求。

源于中国史学的发达,传统文论注重文史哲贯通,积极汲取中国历史的叙事经验。清代章学诚主张

文史相通,提出“六经皆史”,并且认为“古文必推叙事,叙事实出史学”,揭示出中国文化的“史学”品性、

中国史学的发达与历史叙事的深厚渊源。杨义在《中国古典小说史论》里写道:“考虑到中国作为史学大

国,从《春秋》,尤其是《左传》开始的史学作为小说之祖的身份,是不应该忽略的。小说家多从史籍中

讨教叙事的章法,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的重要传统。”诚哉是言。

传统文论包含着由中国术语、范畴与原理构建的话语系统,折射着中国人独的审美思维与审美情

趣。无邪、比兴、风骨、隐秀、意境、意象、兴味、性灵、教化等,都是传统文论的基本术语。天人合一、道法

自然、兴观群怨、立象尽意与情景交融等,构成传统文论的基本原理。齐梁时期的钟喋《诗品》等以诗性

语言表达文学鉴赏,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标举雄浑、典雅、洗炼、自然、含蓄、豪放、飘逸、旷达等风

格,是对中国人思维观念和审美方式灵动而精确的把脉。严羽认为:“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诗者,吟咏情性也。”话里昭示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自觉,令人想到黑格尔说的“美是理念的

感性显现”。王国维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凸显中华民族独到的审美观察和艺术眼光。

(摘编自吴道毅、吴行健《传统文论照亮当代文艺实践》)

材料二

在明晰传统文论民族色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在如何贯通古今、让传统文论焕发当代活力上下功

【E-024】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夫,让传统文论以新的面貌真正走进当代、融入当代,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创新创造因素。

贯通古今要站在当代的立场上打破古今的界限,从当代的理论眼光和视野去阐释和开发传统文论

的当代意义。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传统文论并非只是固态的文化遗产,而是可以通过当代阐释使其

意义通向现代文明,在现代文明中获得新的意义,焕发出当代活力。比如传统文论中的诗教传统,其文

化价值取向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诗教传统强调文学艺术的政治、道德和育人成人

的作用,以及“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在今天的文化强国建设中不仅要继续沿袭而且要发扬光

大。又比如“知人论世”和“知音”的批评理论,从作家与接受者两个方面切入,其理论价值是可以直接进

入当代文论的。“知人论世”讲的是以作家为中心,了解作家的身世、家世、经历、个性、学识、情趣等,也

了解他与社会、时代的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他所创造的文本,这比西方新批评以文本为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藏珠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付费阅读后,再购买,只需补差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