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内伤病因之七情.pdfVIP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内伤病因之七情.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内伤病因之七情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

的关系。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

志。

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

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因七情而病称为因郁致病。

此外,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

志异常,称为因病致郁。七情还与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有关。

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而七情则直

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

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由于七情是造

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其

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

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

则伤肾。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

可损相关之脏腑。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脏腑气血的变化,也

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脏腑的生理

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

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关系密切。

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其发病必与明显的

精神刺激有关。在整个病程中,情绪的改变可使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

如癫病多由情志所伤,忧郁伤肝,肝气郁结,损伤于脾,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痰气上逆,迷蒙心神,不能自主而成。狂病多由恼怒悲愤,

伤及肝胆,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结为痰火,痰火上扰,

蒙蔽心窍,神志逆乱而发。可见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

作用。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心为五脏

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集中的表现,又必须接受心

的统一主宰,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肝失疏泄,气机紊乱又是情

志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主疏泄;脾主运化

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故情志所伤为害,以

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七情所伤,心、肝、脾功能失调,

可单独发病,也常相互影响,相兼为害,如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郁

怒不解、肝脾不调等等。此外,喜、怒、忧、思、恐等情志活动失调,

能够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郁而化火,出现烦躁、易怒、失眠、面赤、

口苦,以及吐血、衄血等属于火的表现,称之为“五志化火”。情志

失调又可导致“六郁”为病,即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生

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换言之,由气郁可致血郁、痰郁、

湿郁、食郁为病。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气,即七情。

七情之外,加之以寒热,称为九气。若七情变化,五志过极而发,则

气机失调,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七情损伤,

使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调。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逆

乱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怒则气上:气上,气机上逆之意。怒为肝之志。

凡遇事愤懑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性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但如暴

怒,则反伤肝,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为病。肝气上逆,血随气升,

可见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者呕血或昏厥。肝气横逆,亦可犯脾而

致腹胀、飧泄。飧泄又名水谷利,大便呈完谷不化样。若克胃则可出

现呃逆、呕吐等。由于肝肾同源,怒不仅伤肝,还能伤肾。肾伤精衰,

则现恐惧、健忘、腰脊软等症。肝为五脏之贼,故肝气疏泄失常可影

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而导致多种病变。喜则气缓:气缓,心气弛缓之

意。喜为心之志。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

况下,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表现为健康的状

态。但是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暴喜伤心,

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

失神,甚至狂乱等。悲则气消:气消,肺气消耗之意。悲忧为肺之志。

悲,是伤感而哀痛的一种情志表现。悲哀太过,往往通过耗伤肺气而

涉及到心、肝、脾等多脏的病变。如耗伤肺气,使气弱消减,意志消

沉。可见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等。悲忧伤肝,肝伤则精神

错乱,甚至筋脉挛急、胁肋不舒等。悲哀过度,还可使心气内伤,而

致心悸、精神恍惚等。悲忧伤脾则三焦气机滞塞,运化无权,可现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