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明清时期江西漆器外销路线研究
摘要:江西地区在明清时期手工业产品丰富,商业贸易繁荣,并依托发达的水运网络体系,形成了若干条重要的商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江西四镇的商业繁盛,以商路为依托的漆器等各手工业产品对外贸易路线成为可能。
关键词:明清;江西漆器;外销路线
一、明清江西地区漆器生产概况
江西生漆资源相对较丰富,为江西漆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原料。《江西通史》有记载“清代江西境内的经济林木,主要有茶油、桐、漆、杉、竹等”。康熙《赣州府志》也记载:“赣之漆即闽种也。闽人侨人赁土艺漆,携材于汀,垦僻荒莱……业之者或千林(株)万林(株)”。[1]可见江西地区的漆生产原料较为丰富,原料的丰富为江西漆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所以在资源自足的情况下,江西漆器的生产也是必然的,从江西古墓中出土的漆器来看,江西漆器的生产可追溯到西汉。1964年在南昌市区老福山西汉木椁墓中左侧室以置漆盘、羽殇等漆器为主,右侧室则为4件漆羽殇,出土遗物漆器有70余件之多;2016年在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大量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的漆器。其中有孔子画像漆木屏风、“四神”图像漆木屏风和彩绘、扣银、贴金、嵌金银、嵌玉、嵌宝石在内的各种工艺漆器,出现各种奁、盒等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1979年在南昌市三国东吴高荣墓中出土了镶铜扣漆奁、漆盘、漆碗、耳杯、黑漆木屐、漆槅等,具体漆器45件,占全部出土器物的百分之十五,漆器多为木胎,有的木胎外贴麻布,器表多黑色,內为暗红或朱红,有的有彩绘和银嵌装饰;1976—1978年在南昌西晋墓中出土漆盘、黑漆盒、漆耳杯;1997年在南昌火车站东晋纪年墓中出土黑漆耳杯、漆托盘、漆攒盒、彩绘出巡图奁、彩绘宴乐图漆盘、长身铁刀漆鞘、漆匕、漆箸等;[2]南昌市新建县出土的明代朱权墓中主人头戴漆制道冠,且在后室棺台座的地上有残碎漆皮,似为一张七玄琴,可能是朱权生前使用的乐器以及宁靖王朱奠陪夫人吴氏墓中漆棺(内外髹红漆),南城县的益端王朱祐槟墓中,放置红石棺的垫石上搁置两副红漆棺木,左为朱祐槟,右为彭妃棺。[3]这些古墓出土的漆器反映出江西漆器产业自三国时期已经很发达,使漆器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皿,且至今还一直继承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吉安螺钿镶嵌漆器、宜春脱胎漆器、鄱阳脱胎漆器等,产品大多远销海内外。
二、明清时期江西四镇专业化导向下的漆器商贸路线
自康熙朝开始,江西城镇和农村市场繁荣,出现了一批专业化较强的市镇,其中以樟树镇、河口镇、景德镇和吴城镇四大镇最具特色。根据以上综合推论整理出当时可能存在的几条商贸路线。
(一)广东-大庾岭-赣州-吉安-樟树-吴城-湖口-湖北等地,鸦片战争以前国内长距离贸易的南北黄金商道,也是江西省际贸易的主要渠道。
清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卷十七说:“广州望县,人多务贾与时遂,以香、糖、果、箱、铁器、藤、蜡、番椒、苏木、蒲葵诸货,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黯者南走澳门,至于红毛、日本、琉球、逞罗、解、吕宋,帆跨二洋,枚忽数千万里,以中国珍丽之物相贸易,获大赢利”[4]。根据明清时期漆器的外销走量,一部份漆器必然会以“箱”的形式运销,据查阅相关资料当时鄱阳脱胎漆器通过广州、福建等中转运销国外时其中就有多少个套箱,多少个瓶类,多少个套盒类漆器运销国外。乾隆以后,朝廷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广州遂成为汇聚天下货物的世界性大都会。各地商人除了海路外,陆路则大多通过粤北沟通江西内地与广东的商贸往来,形成广州、樟树至湖北等地南北大商道。民国《连县志·墟市》记载,粤北与江西交易之往来,以布、米、茶、油、盐等为大宗,然后由此运往韶州,并南下至广州。
另一繁荣城镇吴城镇,享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之赞誉。有史料记载说:江西土产米谷杂粮,南边所出,大略相同。所有瓷器……桐油、竹木漆器、药材等类,各处运省城吴城发贩[5]。全镇有布匹、漆器等各类百货、南杂、纸行、麻庄等大小店铺上千家。清代至民国时期,鄱阳髤漆业除府治、县治所在的鄱阳镇之外,尚有石门镇、谢家滩、横涌坝、陶家渡等乡镇遍布髤漆技艺工匠及作坊。再如宜春市的宜丰县盛产漆竹筷,销往北京、上海等地;还有宜丰的传统工艺漆木雕,也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外贸出口。[6]这条黄金南北商道也必然成为必经之路运销广州、北京等地,在经过各省运销海外。
(二)赣江-吴城-鄱阳湖-鄱江-信江-河口镇-玉山码头-常山码头-衢江-富春江-浙江等地,这条商路是以信江为纽带,以玉山、河口镇为集散码头,是沟通福建、浙江与广州联系的重要水运线。
在此中值得一提的是河口镇,河口在清初进入一个新的繁盛时期。到18世纪,由于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河口成为大宗货物的集散地,河口商业十分繁荣。中国南方漆器等大宗商品必须经过铅山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