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VIP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2.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具有继承性

C.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 D.具有相似性

3.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4.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

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

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 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5.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A.郡县制度的确立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司母戊鼎的铸造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7.《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这说明平王迁都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矛盾的激化 B.洛邑地理位置优越

C.犬戎族攻破镐京 D.爆发“国人暴动”

8.“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的挖掘出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刻有文字的甲骨可以用来研究()

①商周时期的历史

②印刷技术的改进

③汉字字体的演变

④书写材料的变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10.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A.无为而治 B.因势而变 C.兼爱、非攻 D.尊卑有序

11.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打破了贵族阶层世袭,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

A.稳定社会秩序 B.发展社会经济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实现民族交融

12.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3.“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据此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

A.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 B.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

C.有教无类,发展私塾教育 D.著书立说,宣扬儒家思想

14.如表是百家争鸣时期部分学派的部分主张,据此可知百家争鸣()

学派

主张(部分)

儒家

以仁爱思想使社会和谐,以德治理念使人民诚服。

道家

反对统治者不必要、不适当的作为以及过多的指令与干涉。

墨家

以兼爱和自律为手段,推进社会治理。

法家

以制度和法律为手段来稳定社会秩序。

A.推动社会流动 B.促进文化传承C.服务现实政治 D.表达人生态度

15.某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时,绘制了下图所示的疆域示意图。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御史大夫 C.地方政府 D.太学

16.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卷子杂货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多年致力于一线教学工作,结合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学习提升的,取得更好的成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