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答案 .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一、文言知识积累

1.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共其乏困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②敢以烦执事

..③以乱易.整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①军队②对对方的敬称③取代④替

B.①驻军②执掌事务③交换④被

C.①驻军②对对方的敬称③取代④给予

D.①军队②管理事务③交换④是

4.选出和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烛之武退.秦师

A.肆其西封.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

D.晋军.函陵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因.(因为)人之力而敝之

D.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

6.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7.“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以为妙绝

D.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8.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晋军函陵

D.何陋之有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国的国君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

没有履行诺言。

10.用原文回答问题:

(1)晋秦两国围郑的原因是:

(2)郑伯请烛之武出使秦,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烛之武推

辞的原因是:

(3)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二、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史书,相传为()末年鲁国史官()

做,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

外交和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

三、尝试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必做:一词多义”封“”鄙“;虚词”焉“、之“的用法;积累

古今异义,“东道主”、“行李”

选做:积累本文的特殊句式,总结规律并翻译。

文言知识积累之一词多义

义项1动词,把……当作疆界。例:既东封郑。

义项2名词,疆界。例:又欲肆其西封。

义项1名词,边远的地方,边疆。例:人之立志,故不如蜀鄙之

僧哉?清彭端淑《为学》

义项2动词,以……为边境,边邑。例:越国以鄙远,君之其难也。

义项3形容词,浅陋,目光短浅。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微

义项1形容词,轻微,地位不高。例: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

众寡。魏晋陈寿《隆中对》

义项2副词,暗暗地。例: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清林嗣环《口技》

义项3副词,稍微,略微。例: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义项4(副词,(假如)没有。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文言知识积累之虚词

义项1代词,他们,指秦军。例:子犯请击之。

义项2助词,的。例: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义项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夫晋,何厌之有?

义项4助词,主谓之间,取独,不译。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义项5助词,春秋战国时期,人的姓名之间有加“之”字的用法。

例:烛之武,佚之狐焉

义项1代词,何,为什么。例:焉用亡郑以陪邻?

义项2代词,哪里。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义项3句末语气助词。例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例

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文言知识积累之古今异义

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