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
方案一
根据单元教学要点的要求,教材重点是理清“漫想”的思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结合
文章,体会关键语句的妙处。
第一课时
第一步:导入新课。生活中许多人和事都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所谓“寂然凝
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
这种想象,不受时空制约,你可以想到千年以上、万里以外;你可以想到各种美妙的境界,
像珠圆玉润的声音;你可以想到壮丽的景象,像风云的舒卷。今天我们就来看刘征先生是如
何由三峡产生“漫想”的。
第二步:解题。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寻找打开文章思路的钥匙,也是理清思路的一个方法。
本文题目的结构是偏正式的,其中心词是“漫想”。“漫”,不受拘束之意。而这种不受拘
束的“想”,不是漫无目的的想,而是受定语“过万重山”的限制,因此作者写作的重点已
从题目中体现出来。
第三步:梳理课文整体思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通过对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第一,通过解题,了解文体及主要内容:第二,了解主要内容,
概括大意:第三,概括每段段意,归纳文章层次。因此,学习本文要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指导
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1)引起作者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又在何处?(明确:起点在夔门,终点是船过
三峡)
(2)找出文中说明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明确:①“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
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②“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
边无际地延展开去”③“再想下去”④“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3)归纳梳理全文思路。全文思路紧扣题目,以夔门为起点,由万重山的奇险,先想
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再“延展”到“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以及“使用什么交
通工具”:然后“再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甚至他会想些什么:接
着“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想到人类历史上的无数第一个:最后思路被打断,回
到眼前的现实中来,再往未来推移,想到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崇敬我们的精神。最后以船过三
峡为思路终点,落在阅尽险峻之后的喜悦上。
(4)明确文章内容,理解终点落在“喜悦”上的含义。作者通过联想无数的“第一个”,
意在讴歌这种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作者的思路由“艰险”起笔,落笔于“喜悦”,意在告
诉人们闯过艰险的征途就有胜利的喜悦这一哲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创设的这种情境的内在
含义。
第二课时
第一步:练习理清局部思路。
以第10段为例进行练习。第10段的段意是: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遇到的困难。作者以
他拿起竹篙时会想些什么引起联想:路有多长——路有多险——路上会遇到些什么——自
己会不会中途遇险——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思路清晰,联想自然,突出表现了第一
个穿过三峡的人的知难而进的精神。
第二步:结合文章体会关键语句的妙处。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认为的关键语句,体会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含义及作用。比如,第2
段对奇险景物的描写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第11段“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
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这个句子,从
结构上看,说明思路由自然过渡到人类,进入更高层的境界,起到引起无数第一个联想的作
用。从修辞上看,运用比喻将抽象化为具体,形象生动可感。再者,“端倪”一词是“推测
事物的始末”的意思,用以描写历史的远在云天之上,故不可“端倪”,用词巧妙、准确。
第三步:能力迁移——创新与探索能力训练。
在作者的联想中,“第一个”即历史的首创者享有崇高的地位: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
人……作者对他们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正是这些无数的
“第一个”充当了开路先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作者讴歌他们的首创精神并期
望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创造新的辉煌。可以启发学生以文中所列的“第
一个”为例,列举能想到的“第一个”,并分析其原因。
;
方案二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思路,把握课文的创作意图,以及为达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法考《民法》思维导图.pdf VIP
- (2024-2025)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pdf VIP
- 第三单《月之故乡》-精选(公开课件).ppt VIP
-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文化部分知识点全覆盖(精品).docx
- (高清正版)JJG164-2000液体流量标准装置检定规程-.pdf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doc
- 南芯产品规格书SC8906.pdf
- 阿尔茨海默病居家筛查PPT模板.pptx VIP
- 最全受力分析图组.docx
- DB41T 1836-2019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