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区一等奖】.ppt

八年级上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区一等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和其它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的基本史实。2.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通过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3.使学生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时期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争之后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北洋西学堂(天津)南洋公学(上海)京师大学堂1.新式学堂的创办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原址福州船政学堂鸟瞰图洋务运动时创办的洋务运动时创办的百日维新时创办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天津创办甲午中日战争后在上海创办探究从1862年奕?奏请创办北京同文馆和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到1894年在烟台创办烟台海军学堂,洋务运动开展30多年间,他们共创办了新式学堂24所,其中培养各种外语人才的有7所,培养工程、兵器制造、轮船驾驶等人才有11所;培养电报、通讯人才的有3所;培养陆军、矿务、军务人才的各有1所。——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依据材料联系前面学习的内容,指出晚清时期中国教育获得了哪些发展以及获得发展的原因?发展:创办了大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人才和知识分子等。原因:伴随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外来文化的渗透;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需要。科举制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科举制的创立还是废除,都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回顾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如何认识科举制的创立和废除?2.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正式废除。1904年,清政府正式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由于这一年是农历癸卯年,该学制又称“癸卯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令凡国民七岁以上者入焉,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高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高等小学堂,令凡已习初等小学毕业者入焉,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又如中学堂章程规定,“设普通中学堂,令高等小学毕业者入焉,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

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探究在教育形式的意义上实现了教育自由。首先,它创立了全新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国古代未曾有过的;其次,癸卯学制还设置了全新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再次,从教育宗旨去考虑是培养国民素质为主。3.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名称时期代表报纸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刊物民国时期出版机构鸦片战争后解放区《申报》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新华书店被日军炸后的商务印书馆延安新华书店旧址图一图二图三《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新华书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材料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被资本主义经济瓦解,在华外报占据了中文报纸的主流地位。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报纸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后来国人办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华姝:《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材料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政治崛起之时就利用报刊作为宣传变革的工具和利器,新思想也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政治性报刊数量高峰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冲击力,为变革的发动、组织和影响制造了声势。——汪英:《近代知识分子、报刊大众传播媒介与政治变革的演进》结合资料根据所学说说报刊、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探究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版机构则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

文档评论(0)

139****8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