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题画诗的出现首先促成了画与诗的融合。清人沈德潜在《说诗醉语》中说:“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遂将杜甫奉为题画诗的开山祖。查阅画史,其实早在汉代画功臣烈士像时,为表彰其功勋,存乎借鉴,题画便已应运而生。只不过当时是以“题榜”的形式存于画上,古人谓之“左图右史”。题榜可以说是题画诗的滥觞。题画诗的出现为画与诗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只是这与后来画家自己直接在画上题诗,构成画面有机的一部分,成为画家自觉的艺术追求还是两回事,像唐代卢鸿、王维那样自题自画的士大夫画家是绝少的。题画诗的真正兴盛与文人画的发展密不可分。文人画的绘画主体为既精于诗书,又擅画的文人。在宋代苏轼、米芾等文人的大力倡导下,诗画融合的艺术形式日臻绚烂多彩。
以诗入画也推动了诗画的结合。从所知资料来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一系列作品即是以诗入画,如《女史箴图》取材于西晋张华的诗篇,《洛神赋》则是从曹植的同名诗篇演绎而成,可算是最早的诗意画。这种形式在北宋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林泉高致》中有郭熙“尝所诵道古人清篇秀句,有发于佳思而可画者”的记载。最可靠的记载则是徽宗时代画院“如进士科下题取仕”,即以诗为试题来考聘宫廷画师,如出题“乱山藏古寺”,中选者画荒山中露出佛寺的幡竿而不画出佛寺,以表现藏于深山的意境。从当时的标准来看,乃是注重画家对诗的体会是否真切,画的意境能否与诗的意境融为一体。这种画与诗的结合,虽然还不是画家自题自画“诗画一体”的完全形态,但画与诗的不解之缘到北宋已经完成。
画与诗在艺术精神和创作意境上的完全融合,是诗画融合的第三个阶段。将画与诗在精神上的结合把握得最精准的,当推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几位文人书画家。苏轼以一个目光深邃、胸襟宏阔、富于哲理的诗人眼光去审视绘画,对绘画的许多卓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士人画”概念,认为绘画并不是简单地描摹物象,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诗的品格和意境。他极为推崇王维之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绘画明确提出了一个“画中有诗”的审美标准,大力倡导诗画的融合,另如“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古来画师非俗士,幕写物象略与诗人同”等,把“无形画”和“不语诗”相提并论,完全打破了两者之间的非可比性,使之达到可以互相换位的程度,这就使绘画突破习见之樊篱,进入一种更富创造性的新阶段。
其实“诗画一律”在宋代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声音,许多文人都有类似的说法,黄庭坚在《次韵子瞻子憩寂图》中称赞李公麟是“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是说李公麟把胸中的诗,不是用诗句说出来,而是用淡墨把它画出来了。在他看来,李公麟的画本质上是诗。正是由于苏轼、黄庭坚等文人的极力推崇,使得“无声诗”成为后人称谓绘画的代名词。这种在本质精神上对中国诗画的把握,再加之苏黄等人在诗坛上、画坛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对诗画精神、意境以及形式上的进一步融合,起到了理论基础和推波助澜的双重作用。正因如此北宋末期徽宗画院的作品中已出现用诗、书、画共同组成画面的作品,就不足为怪了。
谈到此,我们不能不说如果没有书法这一媒介,画和诗的融合是达不到水乳交融的境界的,书法实际上成了诗画在画面上结合的一个关键因素,画有画风,书有书风,把诗书写到画面上并与画合二为一,不仅要求诗画的意境相通,更要求书风和画风的一致。在画面上直接题诗的风气是在元代开始兴盛的。这里面起主要作用的是赵孟頫、“元四家”等,究其原因,不外乎题画诗经唐宋人的探索已经成熟,诗画为一的观念也已形成,且元代著名画家又多是兼善诗、书,画的,故而自画自书的形式便十分普遍。明清两代文人更是善于此道,恪守了诗画融合的传统。
(摘编自腾讯网《诗画结合的中国画》)
材料二:
钱谦益认为诗、书、画具有相通性,士“未有不汲古、不攻文而可谓之善画者也”。书画不仅在具体的用笔方法上相似,更需要以学养为底蕴。这种诗书画相通的独特看法,与其诗学观念“经史结合,唐宋皆宗”和“转益多师”的主张有内在关系。他在《题桃溪诗稿》里说:“渔山不独善画,其于诗尤工。……昔之论画者,谓画之为屋木,犹书之有篆籀。”开头说的渔山为清初画坛六家之一的吴历,善画山水,曾随钱谦益学诗,随王时敏学画。
除诗与画的创作都需要学养功力外,钱谦益还认为诗与画在意境方面可以相通,好的画作具有诗歌所能表现的意境。在《又题项孔彰雁字诗》中,钱谦益看到项孔彰所绘的《招隐图》,以为此画备极山川林麓晴雨晦明之妙,又称赞项孔彰的《雁字诗》是“发之于诗,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本是画学术语,钱谦益用以形容诗歌,是为了说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南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二上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赤峰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咸林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商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统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蓝光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新疆兵团地州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德宏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