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27
第一章概述
利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EnhancedOilRecovery简称MEOR)是通过微生物产品或微生物的繁殖及其代谢产物对油藏作用来开采原油,是利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凡是与微生物有关的采油技术均属于MEOR。因此,广义地讲,MEOR包括地面发酵法(地面法)和微生物地下发酵法(油层法)两种。
地面法是利用微生物产品如生物聚合物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油田用化学剂进行驱油,又称生物工艺法,目前此技术已趋成熟;微生物地下发酵法是利用微生物繁殖作用及其代谢产物对油藏流体的作用提高采收率,狭义上通常说的微生物驱油是指微生物地下发酵法。
微生物地下发酵法根据利用的微生物的来源不同,又可分为本源微生物驱油和外源微生物驱油。外源微生物驱油是在室内筛选出自然采油菌或采用生物基因工程合成培育出工程采油菌,经地面培养后注入油藏。前苏联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实验研究,我国微生物采油领域也多采用此方法。本源微生物驱油是通过向地层中注入营养激活剂或在必要时注入一定量的空气,激活油藏中的已存在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如石油烃降解菌、脱氮菌、产甲烷菌等,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源微生物采油比外源微生物驱更能适应油藏环境,不需要菌种保藏和菌液生产。微生物地下发酵法比注入人工合成的有机聚合物或凝胶更为有效,对油水分离和原油性质无影响,经济环保,设备简单,施工简便,控水增油效果好,有效期长,效益高。
微生物驱油技术与其它三次采油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注入的微生物和培养基价格便宜,成本低,来源广,容易获得,便于应用,可以针对具体的油藏灵活调整微生物配方;
(2)微生物具有自我复制功能,注入到油藏中的细菌通过生长、繁殖,可以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起作用;
(3)几种机理同时起作用,效果显著,因此在现场试验中往往将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菌一起注入地下,使它们共同起作用;
(4)设备与注入工艺简单,与注水驱替注入方式类似,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不需要大型地面设备,注入工艺也很简单,因此,施工非常方便,成本低廉;
(5)不会对地层产生伤害、引起油和水质明显下降,也不会引起明显的结垢腐蚀或堵塞等问题;
(6)微生物只在需要它的地方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针对性较强;
(7)微生物体积小,运移能力强,能进入其它驱油工艺不能触及到的油层中的死角和裂缝;
(8)产物可以降解,不污染环境;
(9)可开采各种类型的原油,尤其对重质原油效果优异;
(10)微生物在现场可产生大量的化学物质。
第二章微生物采油技术简介
2.1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种类
按照作业方式,注入微生物和营养物的微生物采油方法又可以分为微生物调剖、微生物单井处理法和微生物水驱。
微生物水驱:将微生物发酵液和营养物随同注水过程一起注入到油层,使微生物在油层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及产物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将岩石表面粘附的原油和岩石孔隙中的原油释放出来,使原来不能流动的原油以油水乳状液的形式随水驱输送到采油井中,达至增产的目的。微生物水驱能够通过注采井网的布局实现对整个油层的处理,有效地启动残余油,是三种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微生物调剖:将能够产生聚合物的微生物注入地层,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聚合物成膜粘附在孔隙表面,封堵高渗透带,提高波及效率;菌体自身也有堵塞孔隙的作用。
微生物单井处理:将微生物发酵液和营养物注入到油井内,关井一段时间,使其在井筒周围及近井地带发酵并与原油和地层作用,然后再开井生产,周而复始。所以该方法亦称为“周期性处理”或“吞吐”法。
地层中存在有好氧菌、兼性菌及厌氧菌,注水井近井带为好氧区,以好氧菌为主;油层深部为厌氧区,以厌氧菌为主。
随着含氮、磷的营养液及氧气的注入,首先激活近井地带的好氧菌,好氧菌氧化剩余油产生有机酸、二氧化碳、生物表面活性剂等。这些代谢产物由注入水推进到厌氧区,从而激活厌氧菌。厌氧发酵菌产生有机酸、二氧化碳和氢气,厌氧产甲烷菌利用乙酸、甲酸或二氧化碳及氢气产生甲烷。
2.2微生物的特征
一、微生物的共性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杂居混生的低等生物。总体上,微生物可以分为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等,属于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等和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等三大类。
1、由于其体形都非常微小,因而微生物具有以下五大共性:
(1)体积小,表面积大:微生物一般指体长0.lmm以下的任何生物。一个典型的球菌的体积仅为1um3,而其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却非常大。这样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的系统,是微生物与其他大型生物相区别的关键所在,也是赋予微生物五大共性的本质和基础。
(2)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分解它自重许多倍的物质,发酵乳糖菌能在lh内分解自重1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