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评书播讲艺术-激发课堂学习兴趣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VIP

巧用评书播讲艺术-激发课堂学习兴趣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用评书播讲艺术激发课堂学习兴趣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评书学习兴趣

1G633.511A12095-308904-0053-02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可见,兴趣的激发,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在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将评书播讲艺术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自己的经验做法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借鉴评书的“评”,注重讲述史实后的评论,做到史论结合

评书艺术的特色和功能,首先表现在“评”字上,所以有“评书之贵在于评”的说法。“评”包括评人物、评事件、评情理等等。历史教学时,我就借鉴了评书的“评”,在讲述了史实后,再加上一番评论。例如学完《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后,我就做了以下评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主席错误发动,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广大人民带来灾难和损失的动乱。毛泽东前半生用兵如神,领导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他的主要功绩。到了晚年,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是他的失误之处。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影响或者后果是什么呢?它使中国陷入全面内乱达十年之久,给整个民族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国民经济发展迟缓,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是什么呢?要打破个人崇拜,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经过这样的评论,学生不仅了解了文化大革命的史实,对它的危害及教训也都知道了。

二、借鉴评书的“古今联系”,多方运用联系法,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感

我们喜欢听单田芳播讲评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古今联系。如《薛家将》中,讲樊梨花请程咬金为她和薛丁山保媒这一段书时,单老说:“那个时候是封建年代,人都很封建,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今天见面,明天就在一起了。”这样古今联系,让人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评书的距离感。在教历史时,我也注意运用古今联系、中外联系等方法,力求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感。如讲《鸦片战争》时,我就说:“鸦片战争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那是在清朝,可不是在现在。现在的中国,国富民强,1997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门。这是一个多么明显的对比啊!”再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我就讲:“日本这个国家我们比较熟悉,它与我国隔海相望。这个国家有一个特点:善于学习。隋唐时它学习中国进行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当英法美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后,它又学习西方国家进行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也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侵略邻国。1894年,先侵略朝鲜,又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这样通过古今联系、中外联系,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借鉴评书的“后文书”,让学生渴望学习尚未学到的历史

评书《隋唐演义》在讲到“锁五龙”时,说:“单雄信在劫唐营前,把儿子托付给老家人逃走,他儿子在后文书《罗通扫北》中还出现,他与唐朝有仇,原因在于此。”这里就埋下了伏笔,让听众听了《隋唐演义》以后,还想再听《罗通扫北》。在历史课上,我也借鉴了这一点。如讲到九一八事变时,我就说:“九一八事变只是日本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它占领了东北三省,它的胃口是不是就得到满足了呢?并没有!到了后来,它又发动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些内容我们到了后面再学。”这样学生就想知道七七事变是怎么回事,渴望学习后面的历史。

四、借鉴评书的“劝导做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评书劝导做人的道理是潜移默化的,旨在弘扬正气,鞭挞丑恶。比如《隋唐演义》中,由于奸相宇文化及作恶多端,单老每提到他时,都用“老贼宇文化及”,或简单称他为“老贼”;而提到好汉秦琼时,就称他为“秦二爷”,这真是忠臣孝子人人敬,逆党奸贼留骂名。立场鲜明,从称呼上我们也感觉到人要走正道,要多做好事,不要去做损人利己的事。在历史课上,我也借鉴了这一点。如讲到戚继光抗倭时,提到戚继光就加上“民族英雄”这个称呼,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在学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我就讲:“日本侵略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最后终于以失败而告终,主要战犯得到应有的惩罚。这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也应了我们中国那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然要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初步树立起对国家、

文档评论(0)

158****4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