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

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

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

7.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8.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9.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0.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1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12.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1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4.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15.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

文档评论(0)

191****17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