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数模国赛优秀论文B226.pdf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波束测线布设

摘要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由单波束测深发展而来的水深测量系统,研究多波束测线布设

对于海洋测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测线优化模型,运用各类几何方法、向量分析、

最小二乘法、贪心算法、模拟退火等方法研究多波束测深的覆盖宽度、相邻条带之间

的重叠率以及测线布设问题。

针对问题一:首先简要介绍多波束测量仪的工作原理,以海域中心点为坐标原点

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其次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海水深度,并通过几何知识推导关

键角的关系式,然后基于正弦定理计算覆盖宽度。接着利用几何知识推导重叠率的计

算公式并代入变量计算。最后得到特定位置处的指标,存放在result1.xlsx中。同时进

行结果分析,并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覆盖宽度、重叠率随各参数的变化。

针对问题二:以海域坡面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空间坐标系,参考问题一,首

先利用向量分析,根据向量叉乘得到测线方向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组成的平面和海

底坡面的交线的点向式方程,代入相应坐标求得海水深度。其次,利用线面角计算公

式求得水平面与覆盖宽度所在直线的夹角。然后根据问题一建立的模型求解得到特定

位置处的覆盖宽度,存放在result2.xlsx中。最后进行结果分析以及原因分析。

针对问题三:对于一个具体的矩形海域,首先利用数学证明得到平行等深线走向

进行测线布设是最佳方案。其次建立以测线总长度最短为目标,以测线完全覆盖海域、

相邻条带之间的重叠率的取值范围为约束条件,建立单目标优化模型。然后基于贪心

算法的循环遍历法,确定最优测线布设为34条,得到测线总长度为125936m。最后

利用模拟退火对测线布设仿真检验,发现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误差很小,由此验证了

模型的可靠性,并对开角、坡度进行灵敏度分析。

针对问题四:首先利用单波束测量数据确定海域初貌,发现其地形起伏大,难以

求解测线布设。其次参考问题三,利用等深线图对该海域进行初步划分。基于最小二

乘法将各划分区域拟合成便于求解的坡面方程,通过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坡面方程,

并对拟合效果不佳的区域进行进一步划分。然后仍以测线的总长度最小为优化目标,

修正问题三的约束条件,建立单目标优化模型。仍采用贪心算法求解各区域测线布设,

得到测线的总长度、漏测海区占总待测海域面积的百分比、叠率超过20%部分的总长

度分别为622海里、3.48%、30海里。最后进行结果分析和原因分析。

文章的最后,对本文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并在考虑检查线的情况对模型进行一

定程度的改进。

关键词:多波束测线布设、目标优化模型、最小二乘法、贪心算法、模拟退火仿真

1

一、问题重述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由单波束测深发展而来的水深测量系统,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

与单束测深仪相比,多束波测深系统能够同时获取多个相邻窄波束,获取条带式的海

底地形数据,实现从“点到线”测量到“线到面”的跨越,具有分辨率高、精度高、

效率高、覆盖范围大、自动化成图等优势。[1-2]

了解多波束测量的工作原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已知海底的坡度为,测线方向垂直于坡面所在的竖直平面,建立多波

束测深时覆盖宽度及相邻条带之间重叠率的数学模型,在多波束换能器的开角为120,

1.570m

坡度为,海域中心海水深度为时应用该模型,计算海水深度、覆盖率重叠率

等指标值。

问题二:在一个矩形待测海域中,已知海底坡面法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测线方

向的夹角为,建立多波束测深覆盖宽度的数学模型。在开角、坡度、海域中心处海

水深度确定时,应用该模型计算某些位置、特定的覆盖宽度。

问题三:在一个长2海里、宽4海里的矩形海域中,海域中心处海水深度、坡度、

开角均已知,在满足完全覆盖、重叠率10%~20%的前提下,为该海域设计一组长度最

短的测线。

问题四:已知一个确定海域的单波束测量数据,据此设计多波束测量船的测线。

为保证测量效果和效率,测线条

文档评论(0)

137****98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