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项练习题12.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项练习题12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题组一抒情手法类]

1.(2017·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答:

解析:此两句诗比兴兼用,以物喻人,情语蕴含在景语之中,用落叶飘零之树比喻衰老之人,黄叶在风雨中飘落和人在风尘中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诗人虽不言悲,但悲情四溢。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2.(2017·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注]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题干中已经提示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答题时就要分析诗中的“景”(重点是分析诗歌中诗人所用的意象)是什么,蕴涵的“情”是什么。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3.(200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由“未老”之春景引发的人空老的感叹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题组二描写手法类]4.(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以下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撚(niǎn):持取,捻弄。“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

怎样的感情变化?答: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理解时,抓住“撚花”“放花”两个关键动作并体会其中包含的词中人物的微妙情感。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虽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却全出于内心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撚”着花枝时,爱花之情是何等深切;当其“放”却花枝时,惜花之情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后,继之以“无语”,正源于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幽微的感动。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即可。)5.(2017·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中如何运用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情景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悲叹;后两句实写鸥鹭飞翔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题组三修辞手法类]6.(2017·江苏高考)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