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2P4F1分析和总结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州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InstrumentalAnalysis

总学时:90(72授课+18习题课)学分:

一、课程目的和要求

仪器分析是培养化学学科专业人才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状态、结构和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结构,了解各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授课以“精而新”为原则,启发提倡学生自学,培养全面、科学的思维方法。

针对本课程内容广泛、种类繁多的特点,注意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发展趋势,兼顾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在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仪器结构及其应用技能教育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1980年高校理科化学教材编审会制定的综合大学化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和1986年大纲修改稿的基础上,依照1992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基本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以及1998年由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进行了适当调整,本课程计划讲授72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4学时

2—1电磁辐射的性质

2—2电磁波谱

2—3辐射的吸收和发射

2—4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2—5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2—6各个光谱区的光学分析法

第三章 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法 8学时

3—1电磁辐射的选择吸收

3—2光的吸收定律

3—3吸收的测量

3—4应用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3—5紫外及可见吸收测量用仪器

3—6光度测定误差

3—7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3—8分子荧光光谱法

第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6学时

4—1红外吸收的基本原理

4—2红外光谱仪器装置

4—3样品处理技术

4—4红外光谱的应用

第五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5学时

5—1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5—2谱线强度与分析物浓度的关系

5—3光谱分析的仪器设备

5—4光谱定性及半定量分析方法

5—5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第六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学时

6—1原子吸收光谱的理论基础

6—2仪器装置

6—3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

6—4原子吸收法的干扰及其消除

6—5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七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4学时

7—1电化学电池

7—2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

7—3电池电动势的测量

7—4电极的类型

7—5液体接界电位

7—6欧姆电位降

7—7极化作用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 6学时

8—1基本原理

8—2玻璃电极和PH值的测定

8—3离子选择性电极

8—4影响测定的因素

8—5定量分析方法

8—6电位滴定法

第九章 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4学时

9—1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9—2电解分析法

9—3库仑分析法基础

9—4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9—5控制电流库仑分析法

第十章 极谱法和伏安法 8学时

10—1极谱分析法概述

10—2极谱定量分析

10—3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10—4极谱波的半波电位及其影响因素

10—5

10—6

极谱分析法的应用及其进展

线性扫描伏安法

10—7

循环伏安法

10—8

提高极谱灵敏度的途径

第十一章

色谱分析法

10学时

11—1

色谱法分类

11—2

色谱分离过程及常用术语

11—3

气相色谱仪

11—4

气相色谱的固定相

11—5

气相色谱的基础理论

11—6

分辨率及操作条件的选择

11—7

色谱定性分析

11—8

色谱定量分析

11—9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二章

其它仪器分析法介绍

6学时

12—1

核磁共振波谱法

12—2

质谱分析法

12—3

化学发光分析法

12—4仪器分析进展

期中、期末考试 4学时

三、教学环节与手段的安排

1、单独设立习题课,其课时总量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即18学时。

2、布置的作业量要求相当于10份考卷量,批改作业记录登记,按10%记入课程的总成绩。

3、布置的课程论文每人至少1篇,批改课程论文记录登记,按15%记入课程的总成绩。

四、教科书和参考书

教科书:

石杰主编,仪器分析,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参考书:

GaryDChristian,JameseEOReilly.InstrumentalAnalysis.Boston:AllynandBacorcInc.,1986.

RobertD,BraunD.IntroductiontoInstrumentalAnalysis.NewYork:M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