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历史修订》课件.pptx

《春秋战国历史修订》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始皇问)“吾欲攻取荆(楚),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华文明的转型——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春秋战国史概念解析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知识梳理一、政治动荡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下降,强大起来的诸侯国渐渐开始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到了战国,政治权力进一步下移,从春秋时天子转移到诸侯再到战国时诸侯转移到卿大夫掌握实权。1.(2022河北1)“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2.(2021重庆1)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 B.法家思想的发展C.宗法制的建立 D.儒家思想的影响知识梳理一、政治动荡这一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族人民逐渐产生了共同的身份认同,即华夏认同。意味着华夏文明的范围得到了扩大。知识梳理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中国古代农业逐渐形成精耕细作的特点。概念解析精耕细作:按照词典的解释是精心细致的耕作,突出表现为对土地利用的效率高。3.(2020年全国1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2.(2021湖南高考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概念解析精耕细作:按照词典的解释是精心细致的耕作,突出表现为对土地利用的效率高。这一概念的外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和水利灌溉。1.(23河北5)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这可用于说明,明代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4.(2013江苏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5.(2020江苏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4.(2016全国I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9.位于浙江省中部浦江县的上山遗址,距今11000—8500年之久。出土的陶器多为夹炭红衣陶,陶片表面发现了许多稻壳的印痕。还发现了少量通体磨光的石锛、石斧、石磨盘和石磨棒,以及较完整的木构建筑基址。这些可以佐证当时A.农业生产中已经出现精耕细作B.原始农耕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C.长江流域文明程度居领先地位D.阶级分化与不平等现象已出现10.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 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文档评论(0)

152****7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