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VIP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非连续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研读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你会发觉不少诗人钟情于梧桐。

到底这种落叶乔木身上具有怎样的特质,能引发古人如许丰富的联想与感情?

一、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梧桐树高大挺拔,木质细密,树干光滑,被视为良木。早在两千多年前梧桐就与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联系在一起。“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所以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具有高贵圣洁禀性的凤凰,只选择梧桐树栖息,可见梧桐所具有的神异性。

后来,凤凰栖居梧桐的特性又衍化出“良禽择木而栖”的成语,并且这里的凤凰被换作其它的飞禽。如唐代诗人虞世南在《蝉》这首诗中将至尊至贵的凤凰换成了秋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自然是生性高洁。蝉所栖之高的梧桐,其形象高洁也就更加平荦不凡。由于梧桐孤然傲立、品性高洁,所以人们将它与松柏放在一起,称为美材。

花木常被用来表示爱情和思念,青干碧叶的梧桐,则是伉俪深情的象征,古代传说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我国有“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之说,因此,诗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最具有想象力和浪漫特色的末段,就化用了以上意蕴。“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幅美妙、神异的图景既寄寓了人们对纯洁爱情的企盼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同时也借助神化发泻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二、吴丝蜀桐张高秋

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人们一定不会忘记作者对乐声的神奇怪异的描绘和对李凭卓越的演奏技艺的赞赏。那么这种“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般的乐声从哪儿流出来的呢?

“吴丝蜀桐”。梧桐又被称为柔木,可以用来制琴,其中最著名者,乃汉人蔡邕以梧桐制成的“焦尾琴”。据《汉书》记载,蔡邕在吴地遇到有人以桐木烧火煮饭。深通韵律的蔡邕听到桐木燃烧爆裂之声非同凡响,断定是良木,于是将这段桐木抢救出来,制成琴,其音果然妙不可言,因其尾部已被烧焦,所以称为“焦尾琴”。有吴地的精丝、蜀地的良桐制成的箜篌,再加上李凭的高超技艺,当然能弹奏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般的艺术效果来。

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落叶早,古人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古人素有悲秋的情结,睹物伤怀,见叶落更觉秋深。“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南唐·李煜《相见欢》)囚禁生活中的南唐帝王,自是有一番愁苦,而这清冷的月光照着光秃的梧桐树,愈加增添了院中人的愁怨。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雨中的桐叶则更添愁闷落寞的情绪。“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雨声与桐叶结合,一叶叶,一声声,响在耳畔滴在心田,怎不令思妇痛感离别后的孤寂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更是借“梧桐”“细雨”中最后一点“寻寻觅觅”,造成“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失望收场,将女词人丧夫亡国之后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抒写了出来。人们常以“愁”字来形容这种心境,可是对于陷入极度愁苦中的这位老年孀妇来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也许“梧桐兼细雨”的意象,总能勾起人们的满腔愁绪和无限遐思。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则将其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命名为《梧桐雨》,使剧名中那悲苦愁闷的意绪笼罩全剧。

妙处难与君说,正如梧桐高大挺拔的枝干,久栖于上的良禽,绕梁不绝的琴音,雨打桐叶的秋声,以及围绕它上演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这一切都会拨动人们的心弦,启迪人们的情思,带给人们丰实的想象和充盈的灵感。难怪现代作家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都不忘对“梧桐”的追想。

《〖解析〗中学课本古诗文中的“梧桐”意象》

材料二:

唐诗中最先起用“梧桐”意象的,恐怕当算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梧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蝉居于梧桐之上,此诗以梧桐树干的高挺清拔声响远播,暗指诗人志趣的高洁。苏轼在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时有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梧桐前着一“疏”字,更显梧桐树孤高独立,东坡先生卓尔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

桐木也可指品行高洁。“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孟郊《秋怀》)桐木是制琴的美材,峥嵘的桐木制成的美琴却弃置不被用,借此寄托了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桐花也能对超凡的才能起衬托作用。李商隐在表现韩冬郎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才能时写“桐花万里丹山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