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胆绞痛
胆绞痛是以突发性右上腹胁肋区绞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属于中医“胁痛”范畴。
西医学的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等引起的胆绞痛,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是因肝胆气滞,或因肝胆湿热,或蛔虫妄动、胆道阻塞所致。
多由情志不畅,肝胆气滞,阻于胁络;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痰湿壅盛,郁久化热成脓或成石,阻滞胆道;或因嵋虫妄动,误入胆道,均可引起本病。
【辨证治疗】
辨证以突发性右上腹剧痛、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痛处拒按,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为主症。
.肝胆气滞绞痛常因情志波动而发作,胸闷暧气,恶心呕吐,纳差,心烦易怒,舌苔薄白,脉弦紧。
.湿热内阻右上腹绞痛,寒战发热,口苦咽干,恶心呕吐,甚者目黄,身黄,小便黄,大便秘结,冷汗淋漓,舌苔黄腻,脉弦数。
.蛔虫妄动右上腹及剑突下钻顶样剧痛、拒按,辗转不安,常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吐蛔、纳差,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取足少阳经穴、相应募穴、背俞穴为主。
处方、主穴:肝俞、日月、胆俞、阳陵泉、胆囊穴
配穴肝胆气滞加太冲、侠溪;湿热内阻加三阴交、阴陵泉;蛔虫妄动加百虫窝、迎香透四白;发热寒战加曲池、支沟、外关;恶心呕吐加内关、中皖、足三里;湿热发黄加至阳、肝俞、阴陵泉。
方义日月为胆之募穴,胆俞为胆之背俞穴,俞募相配,再加用肝的背俞穴肝俞可疏调肝胆气机;阳陵泉为胆经下合穴,“合治内腑胆囊穴为治疗胆系疾病的经验效穴。诸穴共奏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之功。
加太冲、侠溪以增疏肝利胆之力;加三阴交、阴陵泉清利湿热;加百虫窝、迎香透四白以安蛔、驱蛔;加曲池、支沟、外关和解少阳;加内关、足三里和中脱止呕;加至阳、阴陵泉清利湿热以退黄。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日月沿肋间隙由内向外斜刺,肝俞、胆俞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勿深刺。强刺激,留针工?2h,间歇行针以保持较强的针感。每日2次。
【其他疗法】
1.耳针取肝、胆、直肠下段、腹、胸、神门、交感、胃、脾。每次选3?4穴,毫针强刺激,动留针30mino每日1次。
2,穴位注射取右上腹部的压痛点、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用654?2注射液,每穴注入0.5?1ml,每日1次。
.电针在针刺的基础上选腹部、下肢穴接电针仪,用连续波、快频率强刺激30-60mino每日1?2次。
.指针取胆俞或其附近的阳性反应点。以拇指重力点压10?20min。
案例分析
李某,女,45岁,退休干部。1979年5月8日初诊,当日上午U时,突然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呕吐,吐出蛔虫2条,发作时屈膝抱腹,辗转翻滚,汗如雨下,发作间歇期,剑突下有火烧感,检查:体温36.5。血压110/70mmHg(14.7/9.33kPa),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剑突下偏右明显压痛,苔白,脉弦细,诊断为胆道蛔虫病,针鸠尾、压痛点和阳陵泉,均用提插捻转手法,持续行针15分钟绞痛消失,留针,在留针期间用艾条灸剑突下腹痛部位,灸约20分钟,绞痛又发作,仍用以上手法持续行针约20分钟,绞痛发作再次消失,继续留针加灸,观察治疗30分钟未再发作而起针,次日随访,未复发。
分析:该患者突然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呕吐,吐出蛔虫2条,剑突下偏右明显压痛,诊断为胆绞痛;为蛔虫妄动,误入胆道。故取阳陵泉为胆经下合穴,疏肝利胆“合治内腑”,压痛点、鸠尾近部取穴以行气止痛。
【按语】
L针灸对胆绞痛效果较好,但在治疗中应查明原因,配合对因治疗。
.病情严重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宜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或实行外科手术。
.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味,注意保暖,调理情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