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源于宋朝的名方,一招治愈以困脾胃虚弱的你
中医照顾你的身心名医谈罗大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健管家,原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曾经有个病人咨询我,自己吃饭过后,总是腹胀怎么办?尤其是晚饭过后,肚子胀得如同孕妇。我说这是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晚上阴气重,脾胃阳气不足者,更容易腹胀,可以缓缓图之,用香砂六君丸,坚持服用,正气充足,自然会缓解。后来再遇到此人,很开心地告诉我,症状已经基本消失。这个香砂六君丸是什么来历呢?
话说在中医方剂里面,有个方子叫“四君子汤”。
这个方子来历很大,是宋代著名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这本方书,是宋朝政府组织编写,收集了当时的很多经典方子,到今天我们还在大量应用,比如著名的逍遥散等。这个四君子汤,组成的药物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以显示其药味平和中正,主持辅助正气,如同君子一般(很有含义,没有叫四大金刚,说明药性之和缓平稳)。这个方子的思路,其实在张仲景的书中就有,但是这个名字一叫出来,宣告方子正式成立。这个组成,简直是太经典了,后世把这个方子,叫补气的“祖方”,意思是,起始的方子,后世补气的方子,多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四君子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主要是调理气虚体质,作用于益气补中,温养脾胃。
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面色B光白,四肢无力,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尤其适用于脾胃气虚症,症见面色苍白、语言低微、气短懒言、头晕目眩、自汗、倦怠无力、诸证活动后加重、纳少便溏、四肢软弱,舌淡苔薄白,或有齿痕,脉细弱,易感冒等。这个四君子汤出来后,在临床中,人们越用越顺,就开始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开始盖楼了。四君子汤上“盖楼”主要如脾胃气虚之症兼脘腹胀闷者,属气虚兼气滞,需加陈皮理气化滞,这个方子叫异功散。如脾胃气虚之症兼有胃下垂、脱肛、以泻以痢者,属气虚下陷,需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名补中益气汤,这层楼是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先生给盖的。
如气虚之症兼有血虚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属气血双虚,需四君子汤加四物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两个方子合起来名八珍汤;加黄芪、肉桂,名十全大补汤。如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自汗、食少、便溏、面黄、肌瘦、体倦乏力,需四君子汤中茯苓改茯神、加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名归脾汤,归脾汤还可治脾不统血所致的吐血、岫血、便血、崩漏等及气血不足所致的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等。
如脾胃气虚之症兼有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气短者,属气虚兼痰湿,需加半夏、陈皮理气化痰,名六君子汤。这个六君子汤,比四君子多了陈皮、半夏两味药,这方子的行气化痰的作用,一下就增加了。 明代义乌的名医虞抟,祖
上曾师从朱丹溪学医,他写的《医学正传》这本书里面,说六君子汤:
益气补中,健脾养胃,行气化滞,燥湿除痰,理气降逆。主脾胃虚弱,气逆痰滞。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气痞满,呕恶呃逆,吞酸,面色萎黄,四肢倦怠;以及脾虚膨胀,外疡以溃,食少胃弱者;痔漏日以,脉数而涩,饮食日减,肢体愈倦,一切不足之证;胃气虚热,口舌生疮;中气不和,时时带下。 这里面的口舌生疮,是得到朱
丹溪心法的,一般我们说口舌生疮,多是脾胃有火。但是,对于长期的口舌生疮,如果舌质颜色淡白,要考虑是否是脾胃气虚。对此朱丹溪曾经论述过,这是高人,人家想得周密,见过的病例多,思考多。临床验证,确实如此。 而
明代江南名医吴昆在《医方考》里面说:
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东南之土卑湿,人人有痰,然而不病者,气壮足以行其痰也。若中气一虚,则不足以运痰而痰证见矣。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前之四
君子也,所以补气;乃半夏则燥湿以制痰,陈皮则利气以行痰耳。名之曰六君子者,表半夏之无毒,陈皮之弗悍,可以与参、苓、术、草比德云尔! 而我觉得,最会用这个
六君子汤的,当属前面提到过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他在《丹溪心法》中说,此方调理“脾胃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热药不得者。”
这里面他说到了“上燥下寒”这种症状,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上热下寒,有的人脾胃之气不能上下运化,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导致心火在上,不能下降,则上焦越来越热,而肾水不能上承,则下焦越来越冷,此时,一服热药温肾,则上面嘴起泡了上火了,可是服用清热的药物,则下焦更冷,简直无奈,朱丹溪先生的意思很清楚,此时可以服用六君子汤,交通上下,让脾胃气机上下通畅,则上不热,下不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