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理解性默写专题阅读11:2022年北京卷真题+答案+解析.docxVIP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理解性默写专题阅读11:2022年北京卷真题+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一、2022年北京卷

病柏【1】???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

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3】出:生长。【4】鸱鸮:猫头鹰。【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1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答案】11.C12.B????13.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

②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了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错误,“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两句是说,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外乡人从此经过,久立于树前长吁讶然。他是感慨盛衰无常,不是思乡。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有相同的寄托”错误,此诗以“病柏”为核心意象,通过描写“柏”之形象、际遇抒写人之命运、感慨,咏物抒怀,情感深沉。而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乐观的襟怀。寄托不同。C.“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错误,“蟠据亦高大”是形容衰时之柏,“得地”“盘据”承“千年根”,此柏不是所出非地,也不是生长浅薄,却变得枝枯叶燥,了无生机,隐喻家国衰落。D.“也有对未来的希望”错误,全诗以“病柏”为核心意象,通过描写“柏”之形象、际遇抒写人之命运、感慨,咏物抒怀,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没有对未来的希望。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和意蕴的能力。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病柏”:“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写柏的盛时,它“势尊严”,“状耸翠”,“干奇古”,“气阴森”,诗人用四句即生动地刻画出柏树的不凡。柏树的形象象征着强盛时的唐王朝。“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来了个“突转”,谁又能料到这植根深厚而悠远的“古柏,却半道变了“颜色”呢?于“王朝”而言就是衰落了。“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形容衰时之柏枝枯叶燥,了无生机。柏从繁盛到干枯象征唐朝从强盛到衰落。“丹凤”:“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因为大树将枯,“将九雏”的凤凰无枝可憩,只能上下盘旋,哀哀其鸣。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而对于恶鸟鸱鸮而言,则正中下怀,它们志得意满地率领众子孙穿穴打洞,立身其中。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这首咏物诗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有着强烈的象征色彩:它把国家比作一棵原本枝繁叶茂、现已病入膏肓的柏树,把能臣志士比作“哀翔其外”的凤凰,又把宵小之辈比作穿穴而居的恶鸟鸱鸮。

四、情景默写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诗歌之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李商隐就善于表现含蓄蕴藉之美,如《锦瑟》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____。”

(2)姜夔在《扬州慢》中描写了兵乱后扬州的沧桑变化:“_________,_________。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因此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强加给其他国家与民族,正如《论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

(4)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知识盲区,遇到不懂的领域,应该虚心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正如《师说》所谓:“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己所不欲?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