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

2024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蜀道难

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内容。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的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预习提示

1.知人论世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2.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3.解题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后代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南朝梁、陈间已有人拟作。李白的《蜀道难》即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蜀道,蜀中(四川)的道路,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因穿越秦岭和巴山,道路难以行走。因此蜀道常成为难以行走的道路的代名词。

4.正音

噫吁嚱(yīxūxì)鱼凫(fú)

石栈(zhàn)猿猱(náo)

扪参(shēn)历井巉岩(chán)

飞湍(tuān)咨嗟(zījiē)

喧豗(huī)砯崖(pīng)

崔嵬(cuīwéi)吮血(shǔn)

1.这首诗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雄浑豪放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全诗的基调又是全诗的主旋律。

反复咏叹,回旋跌宕,造成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强烈抒情效。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山高,为全文奠定了“雄放”的情感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的险,再次强调了蜀道难,把全诗推到了高潮。

结尾一句.叹战祸之烈,与开头和题目互相呼应,给人强烈的感叹。

本文在章法上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3.朗读诗歌,把握关键句,概括诗歌内容,蜀道难,难在何处?

我们平常生活中形容“愁”,会说“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形容冤枉,会用“我比窦娥还冤!”,那么形容事情太难,我们会说“难于上青天”。

第一段:蜀道之高。

第二段:蜀道之险。

第三段:蜀道之祸。

诗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细读诗歌,理解诗句,体会描写手法。

分析诗人如何写得蜀道之“难”?

讨论,展示。学生选取一个角度进行交流,找出句子,点明手法,谈谈表达效果。

(1)直抒胸臆;(2)夸张;(3)想象;(4)神话传说;(5)侧面烘托。

1、诗人如何描写蜀道之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尚飞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盘盘……扪参历井……

夸张、想象;正面描写,侧面衬托,自我经历

(1)想象、联想——远古传说、神话,人在高危的蜀道上行走,是从星星中穿过,还可以用手触摸到星星,凸显山之高。

(2)夸张——夸张空间、时间。

(3)反衬——用善于飞翔的“黄鹤”,善于攀援的“猿猱”反衬山势的高危惊险。

(4)细节描写:写人“仰胁息”、“抚膺长叹”等举步维艰的状况,刻画出蜀道的困危之状。

(5)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

(6)以虚衬实:“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突出蜀道高危的特点。

小结:这一小节中有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2、诗人如何描写蜀道之险。

一见悲鸟,一闻子规。

二见枯松倒挂,二闻飞湍瀑流

明确:环境烘托,以动写静;想象、夸张

借景抒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