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节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X线检查在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它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并可能推测为良性或恶性。 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参考意义。但有的难以定性,甚至不能判断

为原发或继发骨肿瘤。因此,骨肿瘤的诊断必须遵循临床、X线和病理三结合的原则。

骨肿瘤可下:

良性及恶性,而恶性肿瘤又可分为原发性及转移性。现将较常见者简述如

一、良性骨肿瘤(Benigntumorsofbone)

(一)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

为 最常见良性的骨肿瘤。在组织结构上由松质骨、软骨及纤维包膜组成。该瘤顶端为分化程度及含量不一的软骨帽。有完整的骨皮质,与主骨相联。瘤蒂可细可宽。

X线表现(图2-61):

图2-61股骨下端,干骺端骨软骨瘤有蒂型

部位多见于股骨及肱骨等长骨干骺端。肿瘤自骺端斜向骨干方向生长,基部可为一窄蒂或为宽柄,前者为有蒂型,后者为无蒂型。

结构肿瘤顶端软骨含量及钙化程度变异大,多者可为不规则钙化如菜花状。骨皮质向远端逐渐变薄甚至消失。骨松质内,有时可有软骨所致不规则的透光区。

此肿瘤于附近骺线融合后即停止生长,如继续生长则应警惕恶性变。

(二)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

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起源于非成骨性间叶组织,肿瘤主要由富有血管的圆形或卵圆形实质细胞及分布于其间的多核巨细胞组成。 数为良性,有复发及恶变倾向(约15%)。

多为20-40岁左右的青壮年。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约占60-70%。其X线表现(图2-62):

常见于长骨的骨端,多呈偏心性膨胀性生长,局部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生长缓慢者,边缘因有肌质硬化而清楚,发展迅速者,边缘常不清楚及不规整。周围一般无骨膜反应。

在骨肿瘤中可有数量不等,方向不一,互相交错的骨性间隔出现,而形成“肥皂泡”状或蜂窝状透光区。此种征象以往认为是骨巨细胞瘤典型特征,实际上,此征在骨巨细胞瘤中并不多见,也非特征性改变。这些骨性间隔随着病变的发展,又可相继遭到破坏。

在X线片上若出现骨皮质多处被肿瘤穿破,软组织肿块形成并迅速增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缘模糊,周围骨质无硬化;骨膜反应增多,增生的骨膜新骨又很快被破坏时,应考虑有恶性变的可能,必要时可作血管造影进一步确定。

图2-62股骨下端巨细胞瘤

(三)骨瘤(Ostema)

常起自膜化骨,多见于颅盖骨外板向外生长及额窦、筛窦。X线表现为瘤体边缘清楚,多为圆形,瘤体由密质骨或松质骨构成,因此,可分为密质骨型和松质骨型两种。如发生于筛窦或额窦,可见局部窦壁有骨性突起。

二、恶性骨肿瘤(Malignanttumorsofbone)

(一)骨肉瘤(Osteosarcoma)

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多见。瘤组织主要成分为瘤性成骨组织和类骨组织。根据瘤性成骨组织多少分为硬化型、溶骨型及混合型。

1硬化型骨肉瘤(Osteosaromasclerosingtype)肿瘤常始自骨膜下及皮质内,向各方向发展,侵犯骨皮质及骨松质。其X线表现如下(图2-63):

骨膜变化:骨膜被刺激首先产生平行型骨膜反应,有时可见葱皮型骨膜反应。由于肿瘤的发展快而起出骨膜的适应能力,在平行型骨膜反应的中部被肿瘤穿破,进入周围软组织,两侧残留的骨膜反应呈三角形,即三角型骨膜反应。

骨质变化:由于瘤性成骨组织的分化较好而使瘤区密度明显增高,瘤内结构及该处的正常骨结构不易分辨。致密的瘤区边缘不清楚。

软组织肿块:瘤组织不仅在骨内蔓延,易在骨外浸润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X线片上可见界线清楚的类圆形块影及界线模糊的弥漫性软组织肿胀。在软组织内可见针状瘤骨及棉絮状大块骨影(团状瘤骨)。

溶骨型骨肉瘤(Osteosarcomaosteolytictype)肿瘤常始自骨松质,以溶骨性破坏为主,瘤区内血管丰富,瘤性骨组织及类骨组织都少。X线表现为:大片的溶骨性骨破坏区,边界模糊。可能有浅淡的三角型骨膜反应,当肿瘤侵犯组织时,软组织中亦无瘤骨形成。

混合型骨肉瘤(Osteosarcomamixedtype)其X线表现为介于上述两型间,有不同程度的骨膜反应及骨质改变(图2-64)。

图2-63股骨远侧干骺端骨肉瘤(硬化型),显示有瘤骨增生,葱皮型及三角型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内有针状及团状瘤骨。

图2-64胫骨上端骨肉瘤(混合型)

显示软组织肿块内团状瘤骨,有三角型骨膜反应

,胫骨上端有瘤骨增生及溶骨破坏。

Δ(二)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它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者来自骨内或肌腱附着处残存的软骨细胞。继发者来自骨软骨瘤或软骨瘤的恶变。它主要由分化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