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ppt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课程标准;探究活动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新知导入]

世代居住在沙漠边缘的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尤库日塔瓦尔克斯克村的村民吾斯曼·阿塔吾拉擦着脸上的汗水说:“过去我最怕刮风了,一刮起风来,风沙特别大,沙子就进了土房子的门窗,堆满房顶,房子也没法住了,庄稼也被风沙吹跑了,地也没法种了,只能搬家……”

[思考]

判断上述材料中所描述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提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荒漠广布。;1.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

(1)资源耗竭: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自然资源是______的,_________开发加快了资源耗竭速度。

(2)环境污染:大气污染、______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生态破坏:森林和草原破坏、__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全球性环境问题

(1)酸雨、酸雾:煤炭大量燃烧释放出的____________、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与大气中水汽结合而形成,使草木枯萎、土壤及水体酸化、建筑物被腐蚀。

(2)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____________、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温室效应增强。加速了冰雪消融、海平面______,并导致沿海低地遭海水侵扰,以及持续高温、干旱、飓风、特大暴雨与暴雪等灾害事件增加。;(3)臭氧层空洞:氯氟烃等人造化学物质使大气臭氧层变得越来越____,局部地区(如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______,威胁地球上的生命。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从______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发展,从宏观危害向微观危害发展,从环境污染事件向全面______破坏发展。

【微思考】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吗?

提示:不是。一般来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是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2.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1)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造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的短???。

(2)生态破坏

;具体内容;(3)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城市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差异

;人口增长并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可以引发环境问题,但并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其根源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有关环境问题的解题思路

(1)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读我国南方地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M地成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的主要原因是()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废气排放量大

B.沿江工业发展较快,废水排放量大

C.大水漫灌抬升地下水水位

D.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荒,破坏植被

(2)N生态工程建设对下列问题改善作用较明显的是()

A.珠江流域水污染

B.珠三角酸雨危害

C.洞庭湖湿地萎缩

D.长三角海水入侵;[思维流程]

;[尝试解答]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图示M地位于我国南方山区,环境问题应为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开荒,破坏植被而引发;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应为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农业一般不必要漫灌。第(2)题,N生态工程主要实施于东南丘陵地区,其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可减缓洞庭湖泥沙的淤积速度,有利于洞庭湖湿地的恢复;对于珠江流域、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影响较小。;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79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教学资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