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手机媒体研究的文献综述.pdfVIP

关于我国手机媒体研究的文献综述.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我国手机媒体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手机已经从单一的移动通信终端日渐向即时化、个性化、

互动化、大众化的图文并茂、视音频结合的多功能媒介转

变。以手机报、手机视频、手机广播、手机杂志、手机搜

索、手机定制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手机媒体正在快速崛起。

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手机媒体以其独有的媒介特质深刻改

变着传统的传播方式、传播理念,并在与报纸、电视、广

播、出版等传统媒体的不断交融与竞合中,对整个传媒产

业格局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伴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我国手机媒体研究不断递进

延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综观近几年来手

机媒体的研究课题和主要范围,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六大

方面。

手机媒体的定义及其传播特点的研究

在我国,最早是由移动运营商针对手机信息传输的技

术特点和传播功能提出了手机是媒体的概念。随后,有学

者开始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关注手机媒介。在中国期刊全文

数据库中可以查看到,最早于2000年仅有一篇研究手机短

信的学术文章,学者闵大洪在文中提出,手机技术的发展

使其媒体工具的特性越来越彰显,“手机正在成为媒体工

具”。①随后,一些学术界、传媒界、通信业界的研究者不

断跟进,并对手机媒体进行定义。

学者匡文波直接将手机媒体定义为,通过手机进行信

息传播的工具。②通信业学者项立刚认为,手机与其他媒

体相比已有很多根本性、革命性的改变,“手机是到目前为

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

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③学者赵占波则归纳认为,与传

统媒体相比较,手机已具有便携性、移动性、个性化、多

媒体融合、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传播效果好

等媒体优势和特点。也有人认为,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

展和手机与互联网的联姻,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话工具蜕变

成为具备媒体特性的新兴传播媒介,并以其独特优势成为

适宜传播公共信息的新型平台。④手机通过短信、彩信、

手机上网等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掌上世界,手机

媒体所体现出来的特征综合了其他媒体的优势,可以称之

为“媒体之集大成者”。⑤有人还提出,手机媒体具备人际

传播个性化特性、点对点互动传播、精准传播效果以及建

构公共话语空间的大众传播特点,已实现了由人际沟通工

具向大众传媒的跨越。⑥

有些研究者则明确将手机称为“第五媒体”:手机向

用户提供语音通话、文字短信、图铃彩信、音视频收听和

无线网络通信等服务,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因此是

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⑦学者朱海

松在《第五媒体》一书中则首次为“第五媒体”——手机

媒体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并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即

“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

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

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

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⑧

手机媒体影响力的研究

随着手机媒体覆盖范围、受众人群的日益扩张,对手

机媒体影响力的研究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学者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提出手机媒体带动通信和传媒产业

经济发展,创造了“拇指经济”和“新媒体经济”;⑨有的

学者主要从手机媒体社会影响力视角研究,认为近年来手

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在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

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报道中显示出巨大的传播力,使其社

会影响力大幅提升,手机媒体也因此跃升为现代传播体系

不可或缺的部分。⑩也有学者聚焦手机媒体舆论影响力的

研究,认为在3G时代,手机媒体通过人际传播、大众传播

等方式,构建起中国民众更广阔的舆论空间,推动了民主

进程,11其影响力日渐渗透公共社会生活,并推进了电子

政务的发展。12还有研究者认为,手机媒体不仅引领时尚

生活,而且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以及获取信息、娱

乐、交往等整体生活方式。13有的学者则专注于从对传媒

产业自身影响的角度研究手机媒体对传播方式、传播内容、

传播生态环境带来的消解与重构,认为在传播方式上,手

机媒体消除了时空维度对新闻传播的限制,实现了传播的

随时性、随地性;消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隔断,实现了全

媒介大融合;消除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主从关系,使

新闻传播更多地表现为个体性行为;消除了传与受的界限,

使传播从单向传播向多向互动传播转变。在传播内容

文档评论(0)

178****10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8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