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油基类底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基类底妆】

01知识点1【油基类底妆简介】内容4【油基类底妆】油基类的底妆产品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蜡、颜料等。通过改变油、脂、蜡的种类和配比可得到不同硬度、肤感的产品。质地相对柔软,硬度不太高的可灌成盘状,即粉膏;如硬度比较高的,可通过模具,做成如唇膏一样的棒状产品,即粉棒。油基类的底妆在皮肤上的附着力较好,因是全油蜡型,形成的涂膜具有耐水性,妆效不容易溃散,持久且产品覆盖力强。

01内容4【油基类底妆】知识点2【油基类底妆的配方组成】组分常用原料用量/%作用油剂异十六烷、异十二烷、苯基聚三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环己硅氧烷、二异硬脂酸苹果酸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碳酸丙二醇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硅倍半氧烷60~80润肤,使配方更有亮泽,滋润的肤感蜡剂地蜡、纯地蜡、聚乙烯、聚丙烯、合成蜡、微晶蜡、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3~8增稠,使配方固形粉剂硅石、氮化硼、锦纶-12、氯氧化铋0~10填充,使配方涂抹厚度增加,填充细纹成膜剂VP/十六碳烯共聚物、三十烷基PVP5~10成膜,使配方更好贴合皮肤防止晕妆悬浮剂糊精棕榈酸酯、糊精硬脂酸酯、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悬浮、增稠稳定着色剂二氧化钛、氧化铁类5~8赋色珠光剂云母、氧化锡、氧化铁类、合成氟金云母、硼硅酸铝钙0~5增加亮泽度,赋予闪亮的效果芳香剂按照产品需求添加0~0.2赋香皮肤调理剂生育酚乙酸酯、透明质酸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神经酰胺、泛醇、莲花提取物0~5改善皮肤问题防腐剂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0.01~0.1防腐抗氧化剂BHA、BHT、季戊四醇四(双-叔丁基羟基氢化肉桂酸)酯0.01~0.1抗氧化

01内容4【油基类底妆】知识点3【油基类底妆的原料选择要点】1.油脂必须要轻盈无油腻感,在油剂型底妆配方中应该混合选用可相溶的极性和非极性油脂协调调整肤感。由于面部皮肤腺体分泌物是亲油的,油脂的选择不能选择过多的极性油脂增加溶妆的风险,选择原则可以使用亲肤的硅油配合少量极性油脂。加上可同时溶于极性油脂与非极性硅油的成膜剂。2.成膜剂成膜剂对于油基型粉底非常重要。原因是,油剂型配方本身不如乳化型配方贴服,以及面部油脂分泌问题会加速油剂型底妆的溶妆。成膜剂分为疏水成膜剂或亲油脂成膜剂。疏水成膜剂硅树脂型成膜较薄但质地硬脆,成膜后表面干爽,上妆后出现紧绷感。而亲油脂成膜剂如三十烷基PVP等,成膜比较柔软,成膜后表面黏腻但有弹性。因此建议复配使用,增加成膜系统的韧性和贴服性,并减少黏腻。

01内容4【油基类底妆】知识点3【油基类底妆的原料选择要点】3.粉类原料的要求肤感轻盈(不易结团)并需要有一定的填充毛孔效果。如硅石等粒径较小的填充剂。选用遮盖力较好,且不易形成凝胶。如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钡。避免选用碳酸钙、高岭土遮盖力相对低,且在油脂中易形成凝胶,影响铺展性及稳定性。棒状粉底与膏状全油型粉底相比硬度更高,与棒状唇膏的配方组成也类似,可参考相关内容,但具体原料及比例,要求与唇膏配方有差异,因棒状粉底需要整脸上妆,对易涂抹要求较高,需要配方顺滑度、延展性非常好。

01内容4【油基类底妆】知识点4【典型配方与制备工艺】油基型粉底液的配方组相组分用量/%作用A聚二甲基硅氧烷5.00润肤异十二烷To100%润肤苯基聚三甲基硅氧烷25.00润肤环己硅氧烷10.00润肤二异硬脂酸苹果酸酯(222)5.00润肤碳酸丙二醇酯15.00润肤糊精棕榈酸酯2.00黏合三乙氧基辛基硅氧烷5.00润肤B硅石3.00填充C二氧化钛氧化铁红/黄/黑3.002.00色料色料D维生素E适量抗氧化E苯氧乙醇适量防腐

01内容4【油基类底妆】知识点5【生产工艺】①预分散色浆:将色料与分散油脂按合适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经三辊研磨机研磨均匀。②将增稠剂加入搅拌锅,加热至80~90℃直至增稠剂溶解,缓慢加入油相如润肤剂、黏合剂等,匀速搅拌并保持锅内温度维持在80~90℃。③降温至70~80℃,加入填充剂,高速均质搅拌直至膏体均匀。④保持温度在70~80℃,加入预先分散好的色料,高速均质搅拌直至膏体均匀。需检测并确保色料分散均匀,没有色点。⑤对色,如需要调整颜色。⑥降温至45℃,加入其他添加剂,搅拌均匀,出料送检。

01内容4【油基类底妆】知识点6【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1.棒状粉底在灌装后,膏体表面出现杂色主要原因是色料没有分散不好;灌装温度不合适。2.膏状粉底在灌装起模后膏体表面有裂纹主要原因是灌装温度、冷却温度与时间不合适;或膏体太脆,缺少韧性。3.出汗主要原因是灌装工艺设定不合适,没有形成细密,均匀的晶体;或油蜡选择不合适,相容性不好。

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