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历史人物研究报告
(文章一):名人调查报告张大千与喻培伦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我们都知道张大千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家﹑美术
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书法家﹑文学家﹑收藏家,美食家﹑旅行家。
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学养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成为海内外知
名的文化名人。而其同故乡的喻培伦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近代民主
革命烈士,他自署名为“世界恶少年”,是历史上一个风云人物。特此
我们小组对这俩位名人进行调查。
(二)、调查计划调查各种名人的事迹。
(三)、考察时间2xxx年3月3号
(四)、调查过程
1.上网收集资料2,在名人的故居进行考察张大千(1899~xx年),
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
人,斋名大风堂。xxxx人,祖籍xx省番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
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
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
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三十年代,他艺术更是趋于成熟,工笔写意,
俱臻妙境,于齐白石齐名,素有南张北齐之称。1936年他被聘为xx
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在xxxx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在此时创作了
传世名作《中郎授女图》(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了,
很快日寇就占领了北平,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关
键时刻,大千表现出了作为一个中国XX的民族气节:他拒绝了担仸
日华艺术画院院长及日伪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的职位,并拒绝了借
出所藏明清书画。由于在言论上表示了对日寇侵略罪行的不满,被日
本宪兵队关押了一个多月。随后他又回到了xx,这时的风格略脱八
大山人、石涛的粗犷写意而趋于唐寅、沈周的细润华滋。中国文化是
个自成体系的系统,但也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位于河西走廊上的敦
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的艺术宝藏,而驰名中外的敦煌
壁画正是这一宝藏中的精华。中国的文化源头在哪儿呢?难道是在敦
煌?这个问题始终萦绕着张大千。1942年,春末,他决定举家赴敦
煌临摹壁画。在敦煌的生活是艰苦的,恶劣的气候条件,再加上住在
与世隔绝的石洞子里对于一般人是无法忍受的,但对于一个艺术家却
可能是有益的。大千在此时画风为之一变,他善用复笔重色,笔力也
变得丰厚浓重。可以说在敦煌时期对他风格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他不仅考察莫高窟的壁画佛像,还对莫高窟进行了编号,成为了
为莫高窟编号的第一人,为保存文化遗产做了积极的贡献。他还到
达xx西宁,邀请藏族画师共同赴敦煌协助临摹工作。为尊重他人劳
动成果和对摹品的负责,每幅画上都注明了画家的名字,凡与他合作
也注明了作者的名字,所以在他许多临摹的敦煌壁画中都标有番僧
某某同画。两年后他结束了在莫高窟的临摹工作,同时开始了对安
西xx窟的临摹工作.在离开莫高窟后,他花了大量时间对十六
国、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朝的壁画代表作
及雕塑进行了临摹,共有摹品共记三百多幅。这一年八月,《张大千
临摹敦煌壁画展》在xx举行,随后在xx等城市展出深受好评,第二
年三月,他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四月,xx美术协会出版
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特集》、《敦煌临摹白描画》,算是对这
一时期成果的肯定。1945年在xx北郊昭觉寺完成巨幅作品《四屏大
荷花》、《八屏西园雅集》。这年八月抗战胜利日寇投降,张大千欣喜
若狂,他取消了赴xx考察石窟的计划,与十一月从xx乘飞机去xx。
读完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东方价值观中最富有意义的人生轨迹。面
卓有成就。喻培伦,字云纪,清光绪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886牛2
月3日)出生于xx县文英街一的熏陶下,喻培伦对满清封建王朝的黑
暗腐朽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猖狂侵略,深为愤懑。他给自己刻了
一方印章,署名“世界恶少年”表明向旧世界挑战的决心。1905年初,
喻培伦与幼年订婚的祝淑槐结婚。10月,即偕弟年仅16岁的喻培棣
赴日留学。希望探索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经验,以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他到日本后,即如饥似渴地投入到求学之中,先后进入警监学校和
经纬学校。19xx年10月的一天,19岁的喻培伦与年仅16岁的弟弟
喻培棣告别故乡,前往日本留学。他弟兄二人乘船经三峡到达汉口之
后,上岸游览走进了英租界,英国雇佣的印度巡捕对他们进行谩骂和
驱赶。喻培伦愤怒地质问对方:“我中国之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