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理论.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理论

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理论

作者:gaohongbo786发表日期:2006-05-3017:03复制链接

[人物简介]斯图亚特·霍尔(StuartHall,1931—,英国文化研究的杰出代表人之)

一。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erforContemporary

CulturalStudies,简称CCCS)主任。终身致力于媒介和大众文化的研究。

霍尔的名声不是基于他自己的哪一本书,而在于交织在热烈论争之中的文章和文集

序言。他最广为人知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一种有关编码与解码的理论,认为受众对

媒介文化产品的解释,与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立场相对应。他提出三种假想

的地位,即:以接受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为特征的“主导—霸权的地位”,大

体上按照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解释,但却加以一定修正以使之有利于反映自

身立场和利益的“协商的符码”,以及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全然相反的“对抗

的符码”。霍尔的研究成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研究受众接受行为的理论背

景。此后,文化研究敞开了关于电视受众主动性的研究的大门,一种新范式的受众

研究兴起并迅速扩展开来。

霍尔的主要论著有:《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译码》(EncodingandDecodingin

theTelevisionDiscourse,1973),《文化研究:两种范式》(CulturalStudies:

TwoParadigms,1980),《“意识形态”的再发现:媒介研究中被压抑者的回归》

(1982),《意识形态与传播理论》(IdeologyandCommunication

Theory,1989),《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文化、传媒与“意识形态”效

果》,《结构“大众”笔记》等,1980年出版专著《文化、传媒、语言》

(Media,CultureandSociety,AcademicPress,London)。

[正文]

这篇《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译码》的文章,堪称文化与传媒研究中一篇至关重要的

文献。1973年,文章问世时不过是一篇油印文章,修改后收入1980年出版的

《文化、传媒、语言》一书中,后被人援引转载不计其数。

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与传播,其理论基础来自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理论的生产、流通、使用(包括分配或消费)、以及再生产四个阶段。霍

尔批判了大众传播研究根据信息流通将传播过程概念化为“发送者/信息/接收者

的线性特征”,并提出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和传播存在“主导的复杂结构”。

还以此为起点对电视话语的生产流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视话语“意

义”的生产,即电视专业工作者对原材料的加工。这也是所谓的“制码”阶段。这

一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加工者对世界的看法,如世界观、意识形态等。第二阶段是

“成品”阶段。霍尔认为,电视作品一旦完成,“意义”被注入电视话语后,占主

导地位的便是赋予电视作品意义的语言和话语规则。此时的电视作品变成一个开放

的、多义的话语系统。第三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观众的“解码”阶段。

霍尔指出:“根据这种一般看法,我们可以粗略地勾勒出电视传播过程的如下特

点。广播的制度结构及其实践和生产网络、它们的构成的关系和技术基础结构,都

是制作一个节目所必须的。这里,生产建构了信息。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流通就

从这里开始。当然,生产过程并非没有其‘话语的’方面:它也完全是由意义和思

想来架构的:即应用中的知识——这关乎生产和日常秩序、历史地界定了的技术

技巧、职业观念、制度知识、定义和设想,有关观众的设想等等,所有这些都通过

这种生产结构来架构节目的体例。进而言之,尽管电视节目的种种生产结构开创了

电视话语,但并未构成一个封闭系统。”[1]

霍尔借鉴了阿尔图塞、葛兰西等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以及民族志、语言

学、符号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他重点运用符号学和文化霸权理论对

电视传播中的“编码”和“解码”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和探讨,详尽揭示承载着意

识形态的电视话语的意义流通过程,以及在解读环节中受众与主导意义结构争夺霸

权的实践。

霍尔认为,事物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存在这么一些表征系统,通过概念和符号构

成了意义。意义生产依靠于诠释的实践,而诠释又靠我们积极使用符码——编

码,将事物编入符码——以及靠另一端的人们对意义进行翻译或解码来维持。[2]

文档评论(0)

153****92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6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