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嘉峪关市招聘公益性岗位30人历年高频难、易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docxVIP

2024年甘肃省嘉峪关市招聘公益性岗位30人历年高频难、易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甘肃省嘉峪关市招聘公益性岗位30人历年高频难、易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每套试卷共200题,答案解析在题目后面

全文为Word可编辑

题型

常识判断

判断推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

数量关系

材料题

总分

得分

一、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最恰当的答案。(共40题)

1、按照国家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作为资源缺乏的城市,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已经把发展的第一资源确定为:

A、资金

B、土地

C、高新技术

D、人才和智力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处在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的上海,必须把人才和智力作为上海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建立在上海的人才优势和教育优势这个基础之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强大的动力。

故正确答案为D。

2、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变得非常复杂,甚至彼此相邻的两个地区也常常出现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下列选项最能够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B、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C、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D、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国情。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全球各地的气候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类型多种多样。大体上来说,全球从南向北在不同的纬度有着不同的气候带。但是在小的方面,同一纬度的地方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气候类型。?比如,受到山地、高原、森林、沙漠等地形影响,彼此相邻的两个地区也常常出现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因此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气候类型的丰富。

A项错误,“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秋词二首·其一》,意思是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有几棵树的树叶已变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诗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象,与彼此相邻的两个地区也常常出现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无关。

B项错误,“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出自南宋诗人徐玑所作的《夏日怀友》,意思是月亮升起来了,树林将被月光照亮,雨后的夜晚仿佛是秋天一样。诗句描写了雨后的月夜,与彼此相邻的两个地区也常常出现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无关。

C项错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意思是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诗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象,与彼此相邻的两个地区也常常出现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无关。

D项正确,“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树春风》,意思是吹拂同一棵树的风却有两种,南枝被暖风吹,而北枝却被寒风吹。树木的南枝和北枝处于彼此相邻的两个地区,却有着一暖一寒两种不同的气候特征。

故正确答案为D。

3、或许一个人的力量(?),但如果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便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A、差强人意

B、沧海一粟

C、微不足道

D、轻如鸿毛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分析文意可知,括号后面出现转折关联词“但”,前后语义相反,后文“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注入不竭动力”即,积少成多,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转折前应表达一个人的力量“渺小”之意;A项“差强人意”指大致能够让人满意,与文意无关,排除;D项“轻如鸿毛”侧重轻微以至于毫无价值,而文段中只是说一个人力量较小,不够,并非毫无价值,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沧海一粟”与C项“微不足道”都有渺小之意,但“沧海一粟”为大海中的一粒谷子,为形象化表达,不能直接搭配“力量”,应改为“一个人的力量只是沧海一粟”,置于此处用法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半月谈《向共和国建设者致敬》

4、在某些情况通报的写作中,出于对行文对象的尊重,也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态度的严肃认真,我们有时把“贫困”说成“低收入”,把“政治问题”说成“热点问题”,把“失业”说成“下岗待业”。这实际上使用的是:

A、新锐语言

B、含糊语言

C、模糊语言

D、灵活语言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C项正确:模糊语言,作为一种弹性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性语言。模糊语言具有两重性特点:即在本质上是明确的,在表象上是模糊的;在定性表述上是肯定的,在定量表述上是变化的;在内容上是确指的,在形式上是灵活的。因此在公文写作中常用模糊语言来表现出严谨的态度。A项和D项可以用排除法排除,相比B项中的含糊语言来说,模糊语言具有客观上的明确性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