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917年11月6日,革命的枪声在彼得格勒打响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列宁《时代》周刊上的斯大林克里姆林宫的改组:尼基塔·赫鲁晓夫莫斯科在空间技术上领先——对苏联空间计划的深入观察1964年的新领袖党魁勃列日涅夫失控的勃列日涅夫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苏联解体——高涨的独立呼声把戈尔巴乔夫的帝国带向四分五裂权力真空——打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衡量如何对美国最有利一个没有国家的领袖《时代》周刊封面上的苏联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轨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最后,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于是苏联解体了。苏联经济改革讨论会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内容: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时间:2013-5-15地点:403A、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落后;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C、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D、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右图反映哪种经济体制,主要表现,有何弊端?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③管理手段: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斯大林体制弊端情景再现——猜猜“我”是谁?情景11954—1956年,我号召全国共开垦荒地约3600万公顷;我也在全国大规模进行“玉米运动”,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年的430万公顷扩大到1962年的3700万公顷。情景3我注意运用价值规律,将国家下达企业的计划指标由20多项减为9项;企业有权自行出售部分产品,也有用人权;我也扩大农庄和农场的经营自主权。情景2我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革新方针。我宣布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二、建言献策——改革的措施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农业工业结果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为突出。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收购制、自留地、垦荒、玉米运动、农机化管理权下放物质利益原则扩大农场农庄自主权、降低指标、提高价格、放松限制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自主权经济改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经济改革失败,转向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失败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失败二、建言献策——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读一读,理一理三、自主探究——七嘴八舌话疗效赫鲁晓夫“半黑半白”墓碑失控的勃列日涅夫一个没有国家的领袖有学者评价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体制的掘墓人,又是斯大林体制的守墓人。你是怎么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三、自主探究——七嘴八舌话疗效提示(掘墓人)1、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改革一定程度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积极性(守墓人)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原有经济体制的局部改革。局限性改革目标严重脱离苏联实际。改革带有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1967年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举行的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阅兵仪式三、自主探究——七嘴八舌话疗效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失控的勃列日涅夫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停滞;美苏军备竞赛。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2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提高。20C80S初,经济全面滑坡。三、自主探究——七嘴八舌话疗效一个没有国家的领袖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苏联的经济体制,但改革还是失败了,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这是为什么?B、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A、提出“加速发展战略”,把重点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