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明清小说之《说岳全传·枪挑小梁王》内容解读与赏析
“枪挑小梁王”,从第8回岳飞完姻归故土写起,到第14回岳飞枪挑小梁王后平定金刀王善之乱与施全结义结束。岳飞、王贵、汤怀、张显、牛皋等兄弟,通过相州节度都院的考试,节度使刘光世要汤阴县知县徐仁查明岳家基业,发银造屋,岳飞娶了李县令千金返归故土,返里后第三日,即与众弟兄赶赴东京,临行前,刘光世要岳飞带给护国大元帅、汴京留守宗泽一封亲笔推荐信。谁料这推荐信在第9回竟引起了宗泽与岳飞间的冲突。小说详细地描写了宗、岳矛盾的发生、发展与解决的过程。原来刘光世先期有信给宗留守,宗泽有鉴于宋朝政治腐败,已有戒心。今日岳飞将刘光世第二封信递上,宗泽又见岳飞与张显换穿的华丽衣服(岳飞原穿白色,恐见宗泽不便,故与张显调换),更起疑心,因而动怒,严厉地逼迫岳飞说出真相,用多少财帛买来书信。岳飞向宗泽禀告个人身世,宗泽稍释疑心而试艺,岳飞挽三百斤弓,连发九箭,箭箭中在红心,宗泽大喜;岳飞舞弄钢枪,使出三十六翻身,七十二变化,宗泽“不觉连声道好”;岳飞回答用兵之道后,宗泽吩咐掩门请坐,待以客礼,说道:“我只道贿赂求进,那知你果是真才实学。”此时宗、岳矛盾基本解决。但接着两人在“按图布阵”上有不同见解,矛盾又加剧,岳飞说了一席话:“排了阵,然后交战,此乃兵家之常,但不可执死不变。……用兵之妙,只要以权济变,全在一心也。”使宗泽折服。说道:“真乃国家栋梁,刘节度可谓识人。……”又回到刘节度的书信,这时刘节度的书信的作用又反了过来,来了个否定之否定。岳飞在宗泽那里实际上是经历了一场严格的考试。第9回的宗、岳冲突,出人意料,来势骤猛,逐步解决,余波突起,归于一致。宗泽的反应由怒转喜,喜又不悦,最后赞赏不绝,起伏有序;刘节度的书信前后呼应,写得多而不乱,跌宕有致。
宗泽考过岳飞后,道出了考场的秘密:藩王柴桂要夺此科状元、行贿四大主考官,张邦昌、王铎、张俊都已许诺,只有宗泽拒贿。于是引出岳、宗与柴、张、王的矛盾。
第10回却插写岳、牛与杨、罗的矛盾。乍一看是横生枝节,其实是顺理成章。如果第9回是写岳飞参加一场真正的考试,第10回则是写一场真正的比武。这一回是由牛皋独自游览引出矛盾。正在牛皋不知到何处玩耍时,碰到了杨再兴与罗延庆,作者由牛皋所见,介绍二人的外形:一个满身穿白,圆白脸(杨),一个是浑身穿红,淡红脸(罗)。再由牛皋所闻,跟随二人后,听说书介绍二人的家世,一个是杨令公的子孙,一个是罗成的子孙,都是将门之后。接着写三组比武。杨、罗比武是虚写,牛皋与杨、罗,岳飞与杨、罗比武都是实写。杨、罗二人胜负难分,牛皋败于杨、罗之手,岳飞与杨、罗比武时,使出“败枪”;杨、罗两杆枪一齐挑出,岳飞“把枪望下一掷,只听得一声响,二人的枪头着地,左手打开,右手拿住枪钻上边”,这是“再无救处的”,所以二人大惊,说道:“今科状元必是此人,我们去罢。”此二人日后均是岳家军中名将。通过三组比武,比出了首名“状元”——岳飞。这一段以牛皋一人穿针引线,连接几个层次,结构很巧妙,牛皋的语言、行动十分有个性。
在岳飞打败杨再兴、罗延庆之后,第11回上半回写“周三畏遵训赠宝剑”。通过岳飞详述宝剑的来历,进一步写岳飞博古通今、学识丰富,使形象更为饱满。这一段再无刀光剑影,其实是激战前的平静,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周三畏日后在第60回中已任大理寺正卿,奉旨勘问岳飞,竟挂冠而去。这第11回与第60回是遥相呼应的。到第11回上半回,读者已可以得出真正的状元是谁的结论了。
第11回后半部分与第12回,正面写岳飞与小梁王柴桂的激烈冲突。支持岳飞的有宗泽与牛皋等兄弟以及各省武举,支持柴桂的有张邦昌、王铎等人,所以冲突的形式比较复杂,有时表现为张邦昌、王铎与岳飞的冲突,宗泽与柴桂的冲突,有时表现为宗泽与张邦昌、王铎的冲突,或牛皋等兄弟以及各省武举与张邦昌、王铎的冲突,当然主要是岳飞与柴桂的冲突。一开始是四位主考(宗泽、张邦昌、王铎、张俊)间的明争暗斗,表面上四人都信誓旦旦,拔取贤才,其实在宗泽是立誓取真才,其余三人则是怀着鬼胎,蒙骗天下举子。宗泽先发制人,对柴桂晓以事理,一顿发作,张邦昌报复,斥骂岳飞,却遭岳飞反驳,理屈词穷,于是提出先考文才,各写“刀论”、“枪论”。他企图扼杀真才,驱逐岳飞,宗泽出面干涉,暗讽张邦昌妒能,更激怒张邦昌,再提出比箭。岳飞连发九箭,“九枝箭俱从一孔而出”,柴桂不敢应试,自己提出比武,威逼利诱,交锋时要岳飞诈败,有重赏,否则性命难保。张邦昌不知道,正是他们自己将小梁王逼向绝路。岳飞先礼后兵,劝说柴桂无效,后东架西架、抵挡柴桂的进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提出立生死文书的请求。又是张邦昌怂恿柴桂同意立下文书,各人画押。柴桂与手下人阴谋乱刀砍杀岳飞。岳飞在比武时先一让再让,后来才轻易地“把枪一起,把个梁王头望下,脚朝天,挑于马下,复一枪,结果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